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经》虚实理论中有无说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虚实理论中有无说辨张西俭(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重庆630013)关键词:内经,虚实,有无,邪正有无说是《内经》提出的以“有者为实,无者为虚”为基本概念的一种虚实理论。但由于文句费解,历代《内经》研究者对此都缺乏完整的认识,因此隐而不彰。笔者复习《...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医学"排邪反应"的理论渊源及概念拓展,认为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定义为疾病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可通过病机解释的非常规积极现象;狭义上指正确的中医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引起患者疑虑的机体不适类积极反应.认为"排邪反应"可作为疾病好转的临床征象,在正确把握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应能被预测,或及时得以解释.同时,笔者从正确认识"排邪"的重要作用、与正邪交争的区别、重视机体自愈机制、警惕药邪和医过等方面对"排邪反应"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以期将该理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全国名老中医张西俭老师2013年7月26日在重庆市綦江作“脉诊与辨证”的全国继续教育讲座。讲座中张师立足临床,针对文献中脉诊理论基本的缺陷,提出、分析问题,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独到的学术观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真正体现了脉诊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笔者为张师弟子,多年侍诊中亲聆受教和切身体验到老师脉诊观点和技术的正确性和普遍性。今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西俭老师以脉气脉质论阐释脉理、辨析病机,以察知机体邪正虚实及气机运动状态,并以此论执简驭繁指导临床。本文以高血压病的临床运用为例,简介老师的脉学思想,总结对本病的脉诊运用要点及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梳理全国名老中医张西俭教授临床治疗湿滞互结证的相关特点及理法剖析——湿滞互结证以湿邪和食积形成后互结于中焦,化生郁火(郁热),郁火上炎、外发、下迫或化风、化毒、犯血为总的病机特点,可运用柴平加减方开畅上焦痹滞,分消中焦湿滞,清泄下焦郁火,辅以临证医案2例介绍张教授平脉辨证思维过程,提出中医湿滞互结新证型,为中医临床治疗湿滞互结证提供系统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继承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临床经验,根据张教授病机结构理论和脉学理论,分析乌梅丸证的病机结构及脉诊特点,提出消渴病乌梅丸证病机结构总以寒热错杂,阴阳不和为主,乌梅丸证的脉诊特点为阳旺阴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名不同剂型中成药组方、功效的异同.方法:对国家中成药标准中同名不同剂型中成药(简称"同名异型中成药")作统计.结果:组方与功效均相同的占同名异型中成药的64.40%;组方同功效不全同的有7.53%;组方不同功效相似的有24.46%;组方、功效均不同的有3.62%.结论:同名不同剂型中成药不能完全互换替用.  相似文献   
8.
对古代“气机”一词沿用的史实和相关的哲学思想背景进行了探讨。“气机”初现于宋,流行于清代民国,缘由宋之后研究气机理论高涨,临床应用广泛,在当时“气一元论”和张载“物质运动内因说”的影响下,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气可流,称之为“气机”,这是一种概念。同时对以往6种气机释义提出了不同意义,认为这些释义背离了气机理论发展背景和古代思想框架,非“气机”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全国名中医张西俭平脉辨治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经验。张西俭教授临床主张“脉诊为先,四诊合参”,以脉气脉质论阐释脉理、辨析病机。张教授认为脉气脉质论对高龄重症肺部感染有着重要意义,脉气与脉质反映了人体正邪斗争的集中部位和整体联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该文以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为例,简介张教授的平脉辨治思想,总结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以及其脉诊运用要点和辨治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中,通过对患者脉气、脉质及气质互动的综合辨析,结合望、闻、问诊,综合得出疾病整体的病机结构,进而有针对性地立法处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附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旗  张西俭 《新中医》2008,40(4):8-9
万友生(1917~2003)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生前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倾毕生精力研究中医理论,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并对阴火理论亦有不俗创新和发展,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