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预后列线图。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3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CI术后2年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n=66)和非MACE组(n=327),比较两组临床数据;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出具有非零系数的预测因子,并使用多元Cox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2年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使用C指数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以评估列线图模型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在预测MACE方面的有效性。结果 LASSO回归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具有非零系数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中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LVEF、Hcy...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并分为常规治疗组、曲美他嗪组两组:常规治疗组为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均行运动平板实验。观察服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结果曲美他嗪组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运动后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提高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青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状况.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1月新乡市中青年人的体检资 料分别按年龄段和性别分组,对其体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38608人中,按年龄段分为3组:1组:30岁以下组,2组:30~ 44岁组,3组:45~59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在增长,三个年龄段对比,除了低HDL-C第2组和第3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 >0.05),其余各组各个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第2组明显高于第1组,第3组明显高于第2组, P <0.05.按性别分组,两组间除低HDL-C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几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组, P <0.05.结论 在中青年人群中开展健康体检,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辅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TnⅠ、hs-CR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TnⅠ、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LVESd、LVEDd、LVEDv、LVESv指标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现将以多处反复静脉血栓形成为首要表现的胃癌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0岁。2005—10因双下肢肿胀疼痛1个月余入院,下肢痛性质为胀痛,持续性,伴轻度恶心,既往体健,查体:T36.5C,P72次/min,R18次/min,BP120/80mmHg(1mmHg=0.133kPa),精神欠佳,轻度贫血貌,胸廓正常,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心音有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心力衰竭病人早期,使用呋塞米结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病人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各40例.单纯使用呋塞米治疗b组,联合使用呋塞米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a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利尿剂抵抗、肾功能恶化、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利尿剂抵抗率低于b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病人早期应用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方法入选健康体检人员,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较老年组、老年组,对比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除HDL-C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在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在老年组达到高峰(P<0.05),高甘油三酯血症在中年组即达到高峰(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在青年时即开始升高,到中年或老年时达到高峰;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具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亚健康状态者,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临床研究提示,麝香保心丸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扩张冠脉、减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心功能等有关。但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有无治疗作用尚未见报道,我们观察了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试图阐明其对心力衰竭是否有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小剂量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多巴胺与呋塞米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6~2016-03在该院进行救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将其进行随机编号后按单双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水平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