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病人中药会阴冲洗和尿管护理相结合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5例,其中一组为碘伏会阴消毒组,另一组为中药会阴冲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会阴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冲洗方法下,临床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碘伏组的尿路感染发生8例,占17.78%,而中药冲洗组的尿路感染发生仅有3例,为6.67%.结论 中药煎剂进行会阴护理结合尿道护理对于预防尿路感染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林会  任丽华  王影 《河北医药》2011,33(11):1738-1739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婴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灌洗法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伴有口腔并发症或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纱布球擦拭加口腔灌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法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从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肺部感染4方面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的有效率及肺部感染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纱布球擦拭加口腔灌洗法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开展活动,对危重患者皮肤护理缺陷问题进行管理.结果 活动后压疮护理缺陷率及压疮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6.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GCS为3分的病人病死率几乎为100%。因此,如何降低此类病人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临床的主要难题之一。现将此类病人34例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抵抗力降低,极易引起各种感染.马岚等[1]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达100%,因此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肺部感染对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10年9-12月对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3例采取口腔灌洗方法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痰液黏稠度不同所需的气道湿化量。[方法]随机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180例次,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mL/h;第二组中实验组气道湿化量为12 mL/h;第三组中实验组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16 mL/h,36 h~48 h之间逐渐过渡为12 mL/h;3组中对照组均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 h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 mL/h~6mL/h。72 h后对痰液黏稠度进行评估,并应用脉冲震荡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统计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弹性阻力(X5)、周边气道阻力(R5-R20)、共振频率(Fre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痰液黏稠度病人应给予不同的气道湿化调整方案,应用持续的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炎等并发症,并能维持较好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在正常呼吸道的中段制造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用来解决患者呼吸道梗阻、痰多难以排出以及长时间的气管插管等问题,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1].气管切开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3或3~4气管状软骨之间做横行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形成人工气道.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改变了原有气道的结构,空气进入肺脏的呼吸模式改变亦使肺脏产生了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患者多会出现呼吸道干涩、分泌物增多、痰液不易排出等情况.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也做了相应的护理干预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