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与早产发生的关系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85例早产孕妇(病例组)及85例足月入院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行CT、UU和Mh检测,同时对阳性孕妇的配偶也进行检测,并观察围生儿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孕妇UU、CT、Mh、复合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除Mh+组外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非淋菌性宫颈炎组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肺炎、结膜炎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T和支原体复合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可引起并增加早产的发生,同时使围生儿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6岁。2016年6月因“右侧面颊部丘疹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左侧面颊部见一黑褐色丘疹,约1.5 cm×2.0 cm,表面色素不均匀,无糜烂、溃疡,无明显角质增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见大量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细胞核大,胞质少,染色嗜碱,瘤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团块与周围基质间有裂隙,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基底细胞癌。病变予以切除。2018年5月因“背部丘疹6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背部见一浅褐色丘疹,约0.6 cm×0.5 cm,表面无鳞屑、结痂,表面少许鳞屑、结痂,无糜烂、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见由基底样细胞形成的瘤团,瘤细胞团自表皮底部呈芽蕾状或不规则伸长至真皮乳头层,瘤体多处与表皮相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真皮深层未见异常。诊断: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再次行病变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兴仁县雨樟镇是我国燃煤型砷中毒(coal arsenic poisoning,CAP)的重病区之一,从1976年该地区发现CAP患者以来,CAP患者病例不断增加,1991年调查发现1 548例。2002年4月,在雨樟镇某村现场调查时发现:一邵姓人家中,其65岁的父亲及40岁左右的2个儿子均系CAP患者,其父亲的四肢皮损较重,已有癌前期病变,而其母亲全身皮肤正常,未见砷中毒皮损。因此,作者对居住在该村的3个家族即邵姓、金姓和杨姓的全部成员进行了CAP发病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计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斑秃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0例未治疗的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斑秃患者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率和血清TGF-β1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重型患者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与局限型患者组(P<0.01),局限型患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血清中TGF-β1含量均与SAL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66,-0.471;P均<0.01),而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1)。结论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与血清中TGF-β1呈一定相关性,且两者与斑秃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和TGF-β1表达降低可能与斑秃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带状疱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9(TLR2.9)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TLR2和 TLR9在儿童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带状疱疹患儿、成人各10例PBMCs上TLR2、9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1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 ①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2.9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成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9mRNA表达水平与成人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9mRNA可能参与了患儿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的识别及抗病毒免疫,带状疱疹患儿TLR2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成人,可能是儿童带状疱疹发病低于成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如何才能提高《皮肤性病学》临床课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我们每位任课教师十分注重的事情。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讲授较为系统与深入,但是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较少,加之现在大部分医学院校取消了临床见习。  相似文献   
7.
先证者(Ⅱ7)男,50岁,因全身鳞屑性皮疹反复发作伴瘙痒25年,加重1月就诊入院.患者于25岁时无明显诱因发生双侧小腿鳞屑性丘疹,伴有瘙痒,此后逐渐增多、扩大、融合,头皮、躯干和上肢相继发生类似皮疹,无糜烂、渗液,当地医院诊断为银屑病,口服"乙双吗啉",外用"肤轻松、四环素",后自行服用"郁金银屑片",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85岁,农民.左侧面颊部褐色斑块3年,明显增大3个月.皮肤科情况:左侧面颊部可见一倾斜的"L形"疣状肿块,明显突出皮面,界限清楚,约5.3 cm×2.4 cm大小,表面呈灰白色,基底部呈暗红色,质地较硬,轻压痛,中间有横形裂纹,无破溃及糜烂渗出.诊断:疣状癌.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随访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8岁。因龟头、冠状沟反复出现赘生物2年伴疼痛3个月于2005年10月25日就诊。2年前曾有非婚性接触史,1个月后,龟头上出现菜花样赘生物,如花生米样大小,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尖锐湿疣,行电灼治疗并肌内注射干扰素,1个月后复发,又给予CO2激光治疗,1周后再次复发,疣体逐渐增大增多。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发病。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25岁,未婚.面部、耳后、颈部及双手背部红斑、丘疹10年,加重2年.15岁月经初潮起,前额部出现细小的毛囊性丘疹,半年后扩展至面部、耳后、颈部及双手背,皮疹散在分布,无疼痛及瘙痒,冬轻夏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