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03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道采用253kPa的高压氧治疗24例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PACS)病人并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检测了治疗前后血浆纤粘素(FN)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30例健康人作为血浆FN的对照组。结果表明:16例早期PACS病人,经3~5次高压氧治疗,症状和体征逐渐好转,无1例作筋膜切开减压。6例筋膜切开减压后行高压氧治疗者,水肿、炎症消退,体温降低,临床症状好转。2例坏死期PACS虽然临床症状好转,但效果差。高压氧治疗后,病人血浆FN显著高于治疗前。分别较治疗前高43(18.9%;P<0.01)、61(24.7%;P<0.01)、49(17.2%;P<0.01)、57(17.4%;P<0.05)和55mg/L(16.6%;P<0.05)。根据本组研究的结果,提示高压氧是治疗早期PACS的有效非手术疗法和筋膜减压后有效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2.
治疗骨折与术后合并的骨不连,至今仍是骨创伤领域的难题之一。研究分析当前的学术思想,探索更接近骨愈合规律的理念与技术,是必然的学术趋势。1当前骨创伤理论与技术1.1AO从20世纪50年代起,AO组织提出解剖复位与骨块间坚强固定与加压的概念。50年间,由于伴随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内固定形式的进步,业已成为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并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1)偏心类的固定模式,如加压钢板,其疗效超越一般非加压性钢板。但同时也发现:①内固定期间,骨质萎缩,骨痂纹理凌乱或难觅骨痂;②钢板…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部螺钉(DCS)40例。结果术后随访79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大于5°髋内翻者有1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4.8%(67例)。未发生因本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髋内翻是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Evans分型对选择内固定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可以提高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后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和矫治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 ,对 3 2 8个再植指进行长期随访 ,发现 85指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 ,对畸形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5 4指进行了各类修复和重建手术。结果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包括 :内固定使用不当、骨与关节处理欠妥、肌腱粘连或修复不牢固、瘢痕挛缩、受伤机制的影响和小儿骨骺损伤等。 5 4指经功能重建术后 ,其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断指再植后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的几率较高 ,在再植术中应用各种预防手段 ,可有效降低畸形的发生 ,从而提高再植指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 (SMC)固定下持续加压应力对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和骨钙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肱骨行中段断骨处理 ,建立肱骨骨折模型 ,随机选择一侧肱骨用 SMC固定 ,对侧用 4孔加压钢板 (DCP)固定 ,分别于术后第 2、3、4、6、8和 12周各处死 5只兔取材 ,标本按内固定物分为 SMC组和 DCP组 (n=5 )。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骨折局部 IGF- 和骨钙素的含量。 结果 :SMC组和 DCP组 IGF- 和骨钙素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呈增高趋势。术后 3、4和 6周 ,SMC组 IGF- 含量分别为 (2 .98± 0 .32 )、(3.36± 0 .18)和 (3.4 7± 0 .17) ng/ mg,DCP组 IGF- 含量分别为 (2 .5 4± 0 .2 1)、(2 .78± 0 .4 3)和 (3.0 6± 0 .6 2 ) ng/ mg,SMC组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 ;术后 4、6和 8周 ,SMC组骨钙素含量分别为 (387± 2 3)、(395± 31)和 (4 16± 37) ng/ mg,DCP组骨钙素含量分别为 (32 3± 16 )、(35 6± 5 1)和 (378±2 6 ) ng/ mg,SMC组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结论 :SMC固定后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记忆加压应力有利于促进兔骨折端IGF- 和骨钙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前应用于颅骨缺损的修复材科很多,但修补材料的固定仍采用传统的钢丝固定,较为繁琐,时有并发症发生。为寻找一种简便安全的固定方法,我们设计了镍钛形状记忆台金颅骨钉,并临床应用1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Foropenseverewoundandthewoundafterdebridement,mostscholarsthinkthewoundshouldbeclosedindelayedfirst-phase.Meshrelaxingshortincision(MRSI)methodcanclosemoreskindeficiencyandhightensionopenwound,andavoidsubcutaneoushematomaandskinflapdrift.Intheexperiment,theexperimentalmodelonrattensionskinflaphasbeeninvolved,andthecontentofendothelin(ET)inratskinflaptissuehasbeenmeasuredinvariousperiodofwoundhealingaftermeshedrelaxingshortincisionsuturewithimmunohistochemistry,inordertodiscussprobablemechani…  相似文献   
8.
间接复位与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庆林  张春才 《中国骨伤》2004,17(2):124-125
应用内固定治疗骨折和保护骨的血供一直是一对矛盾,近年AO针对自身治疗原则中的某些不足,提出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其核心目的就是保护骨折局部血运。间接复位(indirect reduction)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oste osynthesis,MIPD)是BO原则中的两个主要技术,其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就两门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应用前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应用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14例段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DCS固定 自体筋骨植骨治疗,4例伴有膝关节僵硬者同时行膝关节松解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在4—9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有2例膝关节僵硬获得明显改善。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ll例疗效优良,优良率78.6%。结论:应用DCS固定 自体筋骨植骨后骨折端可获得坚持内固定及压应力,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段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肱骨头解剖颈至外科颈及肱骨近端干段骨折、骨不连的内固定新技术。方法 根据生物记忆材料镍钛合金性能与肱骨近端解剖生理特征,研制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proximal humerus memory connector,PHMC),并临床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共22例。患者平均年龄41.7岁,平均随访18.5个月。结果 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骨不连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骨愈合形式均呈骨板样骨替代,未见无序骨痂出现。PHMC术后弃用外固定,创伤反应期(7~12d)后,进行主动渐进性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按Michael Reese评分,平均88.5分。结论 PHMC能有效治疗肱骨解剖颈始至肱骨近端的各类型骨折与骨不连,亦为减少该部的假体关节置换探索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