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镜管道防堵保养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镜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是送气/送水管道的堵塞。几年来,我们也多次遇到类似情况,通过查找原因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此心得体会报告同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2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及B组。其中A组患者100例,使用三联疗法治疗;B组100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配合使用黄连素共同进行治疗。比较患者应用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后之疗效、不良反应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细菌根除率分别为92.0%、78.0%,显著优于A组患者74.0%、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与三联疗法联合使用可加强对幽门螺旋杆菌生长抑制,促进消化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避免患者疾病发生癌变且耐受性较好,价格相对低廉并能将药力发挥至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柳氮磺胺吡啶)及实验组30例(美沙拉嗪),实验组30例(美沙拉嗪)每次1.0 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30例(柳氮磺胺吡啶)1.0 g,每日4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2、INF-γ、IL-13水平。结果在对炎性因子血清浓度变化分析发现,两组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2(58.8±14.16、50.3±11.70、45.7±10.26)pg/mL、INF-γ(640±103、433±88、291±63)p g/m L两指标在治疗后4、8、12周后,血清浓度水平幅度有着显著的改变(p<0.05),实验组I L-13在治疗后4、8、12周(55±10.11、65±11.2、73±13.55)pg/m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组内比较中,可见治疗4周后实验组的IL-2与INF-γ浓度较治疗前比较有着显著的提高,治疗4周后实验组的IL-13浓度较治疗前比较有着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美沙拉嗪也许是通过纠正Th1/Th2失衡,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从而令溃疡性结肠炎得到一定的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内镜下诊治与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00年3月-2007年3月诊治的37例胃肠道类癌患者,对其内镜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直径3~82 mm,平均直径(20±16.3)mm,其中浸润至黏膜下层者12例,至肌层者15例,至浆膜层者1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5例。镜下表现:颜色与正常黏膜颜色相似者13例、黏膜表面为黄白色22例、红色2例。病灶黏膜光滑32例、黏膜呈糜烂3例、黏膜溃疡2例。质地较韧或中等者占多数,为32例;质地较脆且易出血者有5例。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以肿瘤直径不同分为大于20 mm组与小于20 mm组。小于20 mm组淋巴结转移1例,平均生存时间(86.3±37.6)个月;大于20 mm组淋巴结转移4例,平均生存时间(61.2±22.8)个月,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以浸润程度不同分为不超过肌层组与超过肌层组,结果发现浸润程度不超过肌层组平均生存时间(81.5±29.0)个月,浸润程度超过肌层组平均生存时间(50.7±10.4)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2)。结论消化道类癌虽然一般预后较为良好,但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瘤,有着恶性肿瘤的一些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特征。镜下单纯从形态学上难以区分类癌的良恶性。其预后主要取决于类癌的大小及浸润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残胃病例,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进行分组,其中71例为良性消化性溃疡术后(良性组),79例为早期胃癌术后(癌变组)。对两组患者胃镜、病理、HP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组胃粘膜活动性及HP感染率分别为66.2%、47.9%明显高于癌变组的41.8%、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P感染者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良性组:44.1%、癌变组:56.0%)、癌前病变(良性组:76.5%、癌变组:84.8%)及活动性(良性组:82.3%、癌变组:84.0%)等均高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未感染HP患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较感染者更多见(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癌前病变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残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参与了胃粘膜病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异物无痛胃镜术下取出2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于无痛胃镜术下的取出方式。方法 在电子内镜直视下,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器械,并依异物的形态、大小,于无痛胃镜术配合下取出异物。结果 26例患者于无痛胃镜术下予采取适当方式,均成功取出异物。结论 经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具创伤小、安全快捷、简单有效的方法,而无痛胃镜术对内镜检查及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两者配合使用,更凸显了其安全、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程度与胃部炎性反应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6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及体检中心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通过24 h胃内胆红素监测分为低反流组及高反流组,分别检测血清及胃液中IL-1、IL-6、IL-8、IL-10及TNF-α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组IL-1、IL-6、IL-8、IL-10及TNF-α的血清浓度均随反流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IL-1与IL-6在胃液中浓度升高较血清更为明显。结论 IL-1、IL-6在胃液中浓度增加程度能作为十二指肠胃反流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