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别采用银量法、分光光度法、非水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旋光法对国内已使用的WMO-1号肾保存储备液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储备液中各成份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氯离子:99.79%,CV为0.93%;磷酸根离子;99.36%,CV为0.32%;总酸根离子;100.66%,CV为0.80%。并对配制方法和含量测定制订出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长效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效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吴荣才,张成拴,查仲玲(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430071)氟罗沙星性能与其它喹诺酮类相近,最大特点是T1/2长,每日只需用药一次。80年代以来,美国及欧洲的几十个研究中心对其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现简介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归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张成拴,吴荣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430071)当归注射液是由当归的根经水提醇沉后制成的灭菌水溶液。该注射液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骨与关节病症、肌肉组织病症和周围神经血管病症等均已取得显著疗效。本文简介部...  相似文献   
4.
用正交试验对当归注射液(输液型)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选定水的用量(A)、煎煮时间(B)、浓缩比例(C)、乙醇浓度(D)为4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又分3个水平,以主要成分阿魏酸提取率的大小为指标。结果显示A1B2C3D2为最佳提取工艺,即提取条件为:3次煎煮时水的用量分别为生药投料量的6,4.3倍;煎煮时间分别为90,60,30min;合并初提液浓缩至1.5:1;首次乙醇沉淀含醇量为50%。  相似文献   
5.
2004~2006年我院抗酸药及抗溃疡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06年连续3年抗酸药及抗渍疡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收集2004~2006年我院抗酸及抗渍疡用药的品种、消耗量,并将其分类,求其消耗金额,按限定日剂量及金额排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并进行分析。结果:奥美拉唑在抗溃疡药注射剂消耗金额中占70%,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中埃索美拉唑消耗量最大,铝碳酸镁是最普遍应用的抗酸药。结论:3年来我院抗酸药及抗溃疡药消耗金额逐年递增,住院患者使用抗渍疡药注射剂消耗金额排名首位、口服抗溃疡药以PPI为主、口服抗酸药几乎被铝碳酸镁所取代。新型抗溃疡药有被临床看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配制多糖硫酸酯霜剂,观察外用对皮肤冻疮的疗效.方法:选择好发性冻疮54例,每日在冻疮部位涂抹5次以上.结果:4周后痊愈39例,显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5%.结论:多糖硫酸酯外用对皮肤冻疮有显箸改善及收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非手术科室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2005年麻醉药品处方,统计药品名称、用药总量、用药天数,确定限定日剂量(DDD),计算DDDs、药品利用指数(DUI)。结果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DUI>1,硫酸吗啡控释片及磷酸可待因片剂的DUI<1。结论5种制剂的DUI>1,2种片剂的DUI<1,基本上在合理用药范围。  相似文献   
8.
选用L9(3^4)正交表,以主药制何首乌中的活性成分游离蒽醌的提取率做主评价指标,考察了用水量(A),煎煮时间(B)及醇沉浓度(C)3个主要因素,每因素下又分3个水平对更年平调冲剂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A1-B2-C3为最优提取工艺,即提前条件为:3次煎煮用水量分别为主生投料量的12,10及8倍,煎煮时间分别为11.5,1.0及0.5h;乙醇沉淀浓度为50%。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采用银量法、分光光度法、非水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旋光法对国内已使用的WMO-1号肾保存储备液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储备液中各成份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氯离子:99.79%,CV为0.93%;磷酸根子:99.36%,CV为0.32%;总酸根离子:100.66%,CV为0.80%。并对配制方法和含量测定制订出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急,慢性中耳炎的局部用药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慢性中耳炎的局部用药制剂张成拴,吴荣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临床药学室430071)急、慢性中耳炎是耳科临床常见病之一。致病菌多为绿脓杆菌、金葡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慢性中耳炎时除有上述各种细菌外,也不能忽视厌氧菌的存在。针对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