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护理能力,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187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0.40±7.65)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09.36±18.57)分。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护理能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病人存在中重度自我感受负担,且自我护理能力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的状况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在本院住院的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上臂和肩关节功能自我评定量表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同时测评其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不同时间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水平及上臂和肩关节功能自我评定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术后1年分别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除肩关节后伸度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臂和肩关节功能自我评定得分均于术后3个月最低。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水平是动态变化的,术后3个月为最低水平,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之后逐渐上升,但至术后1年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需加强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的管理,延长随访时间,以提升患者患肢功能水平,进而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环状 RNA(circ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闭合环状非编码 RNA,可作为微小 RNA 吸附海绵、RNA 结合蛋白、转录调控因子等多种形式调控靶基因表达,在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 衰老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ircRNA 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高丰度表达,并通过多种机制广 泛参与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进程。最新研究表明,circRNA 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动脉粥样 硬化等衰老相关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现就 circRNA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 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运用护理程序护理胎膜早破患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婷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119-12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护理程序为依据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院产科为胎膜早破患者提供了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期间患肢并发症的状况及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测量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患肢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期间,患肢并发症中,除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升高外,患肢疼痛、感觉异常、患肢肌力下降及条索状结构的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生率在3个时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康复效果总体并不理想,虽除淋巴水肿以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直至术后1年均未能完全恢复,而术后淋巴水肿是上肢功能恢复中唯一会随着时间进展而增加发生率的并发症。提示需加强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其并发症的管理,并且时间应维持在1年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重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影响,建立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18年分娩的足月、无宫内感染、1 min Apgar≥8、体重≥2.5 kg且无畸形的新生儿,按体重分为正常组(2.5~4.0 kg)和巨大儿组(4.0 kg),采集各组脐动脉血标本,使用机载iQM质量管理系统的GEM3500血气分析仪检测脐动脉血pH、PO_2、PCO_2、BE和Lac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体重和分娩方式对脐动脉血气水平的影响。以自然分娩的健康新生儿建立脐动脉血气和乳酸水平的统计学参考区间。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新生儿408例,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pH、BE高于自然分娩组,而PO_2、PCO_2、Lac低于自然分娩组(P0.01)。296例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的参考区间分别为:pH 7.18~7.32,PO_2 10.06~22.68 mmHg,PCO_2 43.53~65.33 mmHg,BE-6.81~-1.15 mmol/L,Lac 2.44~5.38 mmol/L。结论建立了本院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参数的参考区间;乳酸参考区间与诊断阈值的显著差异提示需建立新生儿窒息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全球有近5 800万人死亡,其中10%死于脑卒中[1],脑卒中在我国是第3位致死原因,发病率约为(110~120)/10万[2]。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手段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动静脉溶栓等,这些措施对降低脑卒中死亡率及预防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有限,且可致脑出血等并发症,尤以颅内出血最严重[3]。在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中,胞磷胆碱显示出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网络对“5+3”一体化学生授课期间,对超声诊断学网络直播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学生课前收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网络直播课堂中,以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为主导,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演示法、归纳法等多模式教学方法进行超声诊断学线上授课。多种教学法的联合应用发挥了优势互补作用,使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超声诊断学网络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