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闭合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常见。我院自1988年7月至1996年7月收治28例,随访19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例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57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车祸6例,跌伤4例,砸伤6例,轧伤2例,掰腕损伤1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0~4月,平均30天。  相似文献   
2.
锁骨外侧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肩部损伤,大多为直接暴力所致。由于颈部肌肉牵拉,骨折断端移位明显,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从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用钩钢板治疗2型锁骨外侧端骨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6年10月以来采用缝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缺损9例,取得了外观、感觉和功能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一、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仔细清创,显露拇指尺侧指神经,根据皮肤缺损的大小,在示指近节背侧指横纹以近设计皮瓣,在近端延长切口,找到桡神经皮支,连同皮瓣一并掀起翻转皮瓣,覆盖于拇指指腹缺损处,先在皮瓣远端缝合数针暂予固定,用9-0无创伤尼龙针线将皮瓣内的桡神经皮支与拇指尺侧指神经作3~4针缝合,缝合皮肤。  相似文献   
4.
四肢骨折后并发严重筋膜室综合征34例临床研究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何双华,张志霖我院自1989年~1995年以来共收治四肢骨折后并发严重骨筋膜室综合征34例,经及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4例,其中男23例,女11...  相似文献   
5.
张志霖  朱亚平 《江苏医药》1996,22(7):482-482
我科自1987年10月至1995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旋髂深动脉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4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随访结果的38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19~68岁,平均51.9岁。左侧26例,右侧12例。伤后就诊时间:一周以内35例,二周以内2例,1例为伤后五周。骨折类型:头下型25例,头颈型9例,颈中型4例,均有移位。治疗方法:先行股骨下端骨牵引,10~14天后手术。均作切开复位,三刃钉内固定。同时切取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瓣转移于股骨颈骨折处。治疗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一般为3~6…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观察9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576例,女性384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70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有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湿热中阻型胁痛的临床诊断。乙肝标志物检查均为阳性或伴有肝功能不良者,临床表现以纳差、腹泻、恶心、肝区疼痛及睡眠不良为主。2 治疗方法熊胆乙肝胶囊组成:熊胆粉、龙胆草、丹参、柴胡、虎杖、板蓝根、郁金、白芍、枸杞子、茯苓、黄芪、麦芽(炒)、甘草、孢子粉。每粒含生药1g。口服6粒/次,3次/d,空腹服。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5年7月~1990年10月,应用原皮肤回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3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8例、女27例,男11例。年龄4~58岁,其中20~40岁22例。下肢35例,上肢3例。皮肤损伤范围:膝关节至踝关节23例,大腿下1/3至足背6例,腹股沟部至足背和上臂至前臂各3例,大腿部2例,臀部  相似文献   
8.
9.
脑卒中患者血中NO、ET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32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病程1-3d、1w,4w,8w及12w的血清NO和血浆ET含量。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1-3d内)血清NO含量明显下降并达高峰,以后逐渐上升,4w左右接近正常水平;ET则在急性期明显上升,1w时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恢复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近12w时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NO、ET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含量改变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股动脉损伤2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80年10月~1994年8月共救治股动脉损伤20例,抢救成功1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0~50岁。刀戳伤7例,碾轧伤6例,压砸伤4例,爆炸伤、穿通伤和拖拉机扶把戳伤各1例。开放伤19例,闭合伤1例。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