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术前骨显像在骶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03例骶骨肿瘤患者术前进行了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OP)全身骨显像,其中39例加做了局部断层显像。全身显像用于观察有无多骨病变及骶骨肿瘤对显像剂的摄取;断层显像用于进一步观察骶骨肿瘤的核素摄取特征。结果该组恶性肿瘤为65例,良性病变38例。骨显像在17.5%(18/103)的患者中检出了多发病灶,51.7%(12/21)的转移性骶骨瘤患者在骨显像上仅表现骶骨单发病变。骶骨肿瘤表现为放射性减低型者在平面显像中占46.6%(48/103),在断层显像中占84.6%(33/39)。放射性浓聚型或伴局部浓聚的放射性减低型骶骨肿瘤多为恶性病变;而单纯的放射性减低型骶骨肿瘤在无多骨病变发生的情况下多为良性病变;呈现“炸面圈”征的骶骨肿瘤则多为骨巨细胞瘤。结论骶骨肿瘤术前骨显像有助于全身多发病变的筛查,但对于单发的转移性肿瘤其诊断价值有限;观察肿瘤对显像剂的摄取特征,可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半夏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初步探讨了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艾氏腹水瘤(实体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的SOD、MDA、GSH-Px的含量并测定了抑瘤率及生存延长率。结果半夏多糖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半夏多糖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瘤重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半夏多糖中剂量组的瘤重与模型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半夏多糖高剂量组对腹水瘤小鼠的生存延长率达到了62.23%,对小鼠血清中的SOD、MDA、GSH-Px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半夏多糖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符合线路肿瘤显像宽峰采集程序和常规程序对病灶的检出能力。方法用符合线路SPECT宽峰采集和常规程序分别对一系列对比度的模型进行扫描,从视觉观察和L/B值测量两方面比较两种程序对病灶的检出能力。结果视觉观察两种程序对病灶的检出率一致,当对比度2∶1和2.5∶1时直径0.8cm病灶均无法分辨,对比度大于等于15∶1时均出现溢出,常规程序溢出现象更显著;两种程序的L/B值无显著差别,直径2.8cm病灶在对比度10∶1以下L/B值均接近对比度,其余各个病灶的L/B值均显著低于对比度,病灶直径越小低估程度越明显。结论符合线路SPECT宽峰采集程序在不影响对病灶检出的同时能够缩短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部分容积效应对单光子与符合线路显像中病灶/本底比值(L/B值)的影响.方法 使用简易Jaszczak模型,内有6个高为7.0.cm,底面直径分别为2.8,1.8,1.3,0.8,0.8和0.8 cm的圆柱体作为病灶,分别用99TcmO4和18F-脱氧葡萄糖(FDG)进行2组对比度的实验.测量3种L/B值:L/B1为最大计数比值,L/B2为以病灶直径为感兴趣区(ROI)直径的平均计数比值,L/B3为以6个像素为ROI的平均计数比值.本底均为平均计数.比较3种L/B值与对比度的关系.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单光子显像对比度为2:1和符合线路显像对比度为2:1及2.5:1时,直径0.8 cm病灶显示不清.除符合线路显像直径2.8 cm病灶的L/B值与对比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病灶的L/B值均低于对比度;病灶直径越小,L/B值被低估的程度越明显,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单光子显像时Y2.8=0.086+0.689 X对比度、Y1.8=0.350+0.436X对比度、Y1.3=0.837+0.307 X对比度及Y0.8=0.564+0.199 X对比度符合线路显像时Y208=0.221+0.941 X对比度、Y1.8=0.426+0.647 X对比度H、Y<1.3>3=0.484+0.528X对比度H及Y0.8=0.429+0.318 X对比度.L/B1值最接近对比度.结论 部分容积效应对单光子和符合线路的L/B值测量都有重要影响,对前者的影响更显著,可以用回归方程校正,用病灶最大计数计算L/B值更实用.  相似文献   
5.
1病历简介患者,男,70岁。半年前在外院行左腹股沟肿物切除,病理示骨外骨肉瘤(EOS),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2个月于手术区出现肿物并逐渐增大。查体:左侧睾丸缺如,左腹股沟至阴囊可见长约2.0cm手术瘢痕,该区域内可触及约5.0cm×5.0cm×15.0cm肿物,质硬、无压痛、不随皮肤移动,余未见异常。X线示:骨盆区域未见明显异常。MRI示左腹股沟区及左侧阴囊内可见不规则肿块影,T1W1主要为等信号,T2W1为混杂信号灶,病灶有明显不均匀增强,边缘增强(图1,2)。病灶上部侵及盆腔,下部与左侧耻骨肌及阴茎分界不清。术前全身  相似文献   
6.
对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带有低能量CT的99mTc-MDP SPECT骨显像所产生的骨断层、CT及融合图像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评价同机定位CT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9例在常规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仅脊柱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病灶数目≤3个)的患者,行局部骨断层,同时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图像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例均以病理、1个月内磁共振结果或1年以上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局部骨断层、同机定位CT和融合图像对49例患者的94个病变椎体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81.4%、86.0%和100%,特异性分别为72.5%、98.0%和96.1%。说明融合图像不但可以对病灶的解剖位置精确定位,而且明显提高了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此外同机定位CT图像在诊断过程中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在细小病变的判断时还应慎重以免造成假阳性;当局部骨断层与同机定位CT在诊断时不一致时,应反复对比图像和相互补充信息,也可以避免一些假阳性产生。结论:局部骨断层与同机定位CT所产生的融合图像对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作为全身骨显像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核素显像测定肝硬化病人心、肝放射比值(H/L),建立无创伤性测量门静脉压力(PVP)的方程。方法:21例非肝病患者做为对照及8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直肠注入99mTc-MIBI后或行心肝显像,计算其H/L及分流率(SI)。21例非肝病患者及51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历手术,术中直接测定门静脉压力,并与术前H/L做相关分析。结果:非肝病患者H/L为0.29±0.12,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L为0.88±0.12(P<0.01).SI值分别为0.22±0.07,及0.47±0.O4(P<0.01),两组患者H/L与术中实测PVP有高度相关性(r=0.89,P<0.01),根据H/L建立推算PVP的回归方程为Y(kPa)=(0.951+2.882)H/L,由此推算该51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VP为(3.45±O.37)kPa,而术中实测值为(3.61±0.44)kPa,两者非常接近,结论:应用核素显像测定H/L引可以用于诊断门静脉高压症,应用本法建立的方程可用于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压力的无创性测定。  相似文献   
8.
对70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潘生丁试验(CTD)及ECG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CTD检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8%和93%,明显高于ECG(52%和77%),检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2%、84%及83%;检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灵敏度为82%,检出轻、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是44%、81%、100%.对17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患者的术前术后CTD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TD对于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很高,对筛选PTCA术前病人以及手术疗效评价和追踪观察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恢复期患者的骨显像特征,评价骨显像对早期诊断缺血性骨坏死(AVN)的价值。方法66例SARS恢复期患者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其中54例同时行髋、膝关节MRI检查。对患者的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与MRI检查结果对照,并根据随访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法早期诊断AVN的价值。结果骨显像发现30例(45.5%)患者异常。共发现病灶82个,分别位于髋、膝、踝、肘、肩、腕和胫骨中段,以髋、膝关节病变最为常见。其中有症状病灶71个,无症状病灶11个。多发病灶见于8例患者。骨显像与MRI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2.6%。与随访结果对照,骨显像和MRI对髋和膝关节AVN诊断的准确性相同(均为91.7%)。骨显像还检出11个位于MRI扫描视野外的病灶。结论SARS恢复期患者发生AVN的可能性较高,且呈多部位受累倾向;骨显像宜作为早期诊断AVN的首选检查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ECToolbox软件测量门控心肌显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ECToolbox软件,将58例99Tcm-MIBI门控心肌显像患者按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分为〈70 ml、70~100 ml及≥100 ml三组,分别测量并记录其R0、R1及R2的LVEF,并于1周内行门控心血池显像,比较两种显像LVEF测量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EDV〈70 ml时门控心肌显像与心血池测量值没有相关性,3种测量值均被显著高估,R1值相对最接近门控心血池测量值。EDV在70~100 ml时,门控心肌显像与心血池显像测量值具有相关性,R1值与心血池显像测量值无显著差异。EDV≥100 ml时,门控心肌显像与心血池显像测量值具有极强的相关性,R0值与心血池显像测量值无显著差异。R0在EDV〈70 ml和EDV≥100 ml时以及R1在各组中对心脏收缩功能是否正常的判断与心血池显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门控心肌显像ECToolbox软件LVEF测量值与心血池显像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均与EDV大小有关,EDV〈100 ml时应使用R1值,但当EDV〈70 ml时误差可能较大,EDV≥100 ml时应该使用R0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