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头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早期发现及定性诊断至关重要,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及制定治疗方案,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目前双能量CT的多组图像,如虚拟平扫图像、碘图、虚拟单能量图像、光谱亨斯菲尔德单位衰减曲线及混合图像等已逐步用于评估头颈部淋巴结病变,为淋巴结病变的定性、分期及病理分型提供了诸多量化指标。本文就双能量CT的多组后处理图像及相关参数在颈部淋巴结病变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8~12岁儿童氟斑牙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博爱县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情况。方法对辖区内饮水含氟量超标的全部自然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普查,同时,选择饮水含氟量不超标的自然村作为对照村。结果共调查8~12岁儿童3 278人,高氟村和低氟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是38.4%和15.0%;氟斑牙指数分别是0.81和0.32;随年龄增长,氟斑牙流行指数增高;氟斑牙发病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饮水高氟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直接原因。博爱县目前仍存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但流行范围较小、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且痰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24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MDR菌检出情况和细菌耐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DR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44例患者中男125例,女119例;年龄38~86岁,平均(62.3±9.2)岁。244例患者共培养细菌272株,前3位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4.4%)、鲍曼不动杆菌(12.9%)、肺炎克雷白菌(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月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OR=3.308,95%CI:1.753~6.244,P=0.000)、住重症监护室(OR=4.633,95%CI:1.780~12.054,P=0.002)、血清白蛋白<30 g/L(OR=3.388,95%CI:1.525~7.525,P=0.003)是MDR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  相似文献   
4.
颅底岩尖部解剖结构复杂,相比传统岩尖部开放手术入路,内窥镜经鼻颅底岩尖部手术更能安全有效的治疗颅底岩尖部胆固醇肉芽肿、软骨肉瘤、脊索瘤、神经鞘瘤以及生长或转移至该区域的其他恶性肿瘤等疾病,但其引起的颈内动脉损伤仍有发生。内窥镜经鼻颅底岩尖部手术引发颈内动脉损伤的高风险因素较多,包括颅底岩尖部的解剖因素和病变因素、仪器设备因素、术者相关手术经验与个人健康状况等。一旦发生颈内动脉损伤,应进行紧急止血和后续治疗,其中近端控制、保持手术视野清晰以及隔离出血部位是紧急止血的关键步骤,这些措施使受伤部位能够精确定位和可视化。最有效的后续治疗方法是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技术,既可达到颈内动脉彻底止血的效果,又可避免发生脑部和眼部缺血并发症。重视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准确定位相关解剖标志点、合理运用3D视觉与打印、多模态神经导航、机器人辅助技术、建设优秀手术团队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内窥镜经鼻颅底岩尖部手术引发颈内动脉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