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 RH)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至少4周后, 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 或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去肾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RDN)作为RH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已被基础实验证实。早期Ⅰ代RDN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统一, Ⅱ代RDN改进了消融技术并在最近的高血压临床试验应用中得到了阳性结论, 同时RDN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临床试验也产生了阳性结果。但由于目前尚无对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具体评估方法, 无法准确筛选出适宜行RDN的人群, 故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当出现肢体震颤、肌肉僵直、行动迟缓、面部表情少,走路时上肢自然摆动少、四肢出现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等症状时,很可能是患了帕金森病。除了服药,还可采用先进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非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16例非痉挛型脑瘫病人分成三组:A组为肌张力障碍型,11例;B组为肌张力障碍合并震颤型,3例;C组为共济失调合并震颤型,2例。采用通用DT评分量表(GPS)评估病肢功能。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估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肌张力障碍改善率为0—58.3%,平均17.1%;B组肌张力障碍改善率6.7%~25.0%,震颤改善率66.7%~75.0%;C组共济失调无明显变化,震颤改善率12.5%~25.0%。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肌张力障碍型及震颤型脑瘫的可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显示213例(42.4%)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正常组(P值分别为0.005、0.0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增高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方法,治疗下丘脑错构瘤伴癫痫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毁损靶点位置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下丘脑错构瘤伴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患者女性,9岁,痴笑癫痫8年,继发复杂部分性发作3年,MRI提示下丘脑错构瘤.局麻下行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结果 术后一周有尿量增多,无其它手术并发症.术后痴笑发作消失,复杂部分性发作减少.结论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对于下丘脑错构瘤伴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毁损靶点定位应包括错构瘤中心及错构瘤边缘乳头体丘脑束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3例经MVD治疗的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疗效、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并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D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经MVD治疗后痊愈359例(75.9%),缓解86例(18.2%),无效28例(5.9%),总有效率达94.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面神经受压程度和术中异常肌反应(AMR)检测消失情况对病人的远期疗效有显著影响(P〈0.01)。随访期间复发11例,行再次手术5例。面瘫、耳鸣和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均在随访期间恢复,部分听力下降病人无改善。结论MVD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在明确解除责任血管压迫的前提下,术中面神经可见有压迹和术中AMR消失的病人,MVD的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用ACEI对517例EH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降压治疗,所用药物为咪达普利或苯那普利.(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ACE基因有3种表现型Ⅱ型、DD型和DI型.(3)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 (1)在总共517例患者中,ACE基因型为DD者有132人(25.5%),Ⅱ者有130人(25.2%),ID者有255人(49.3%).(2)不同基因型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心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这三组患者中,治疗前后收缩压的降幅分别为(-14.5±12.7)mmHg,(-14.3±13.1)mmHgand(-14.0±12.2)mmHg(P=0.94),舒张压的降幅分别为(-8.7±7.4)mmHg,(-8.7±7.7)mmHg and(-8.5±6.7)mmHg(P=0.96).结论本研究没有发现EH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与ACEI的降压疗效相关,据此,不能根据EH患者的ACE基因型来指导ACEI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测定。结果:AA基因型与AC基因型收缩压分别为(149·1±20·8)mmHg(1mmHg=0·133kPa)和(137·8±22·6)mmHg,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3)。AC基因型携带者尿微量白蛋白尿异常者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06)。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国糖尿病学会(CDS)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代谢综合征(MS)标准在中国高血压人群的应用。方法分别依据 CDS 和 IDF 标准对 HOT-CHINA 临床研究入选患者(n=58 289)的基础资料进行再次分析(n=17 861),研究不同标准下 MS 患病率,及其与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提示1)依据 CDS 和IDF 标准我国高血压人群 MS 患病率分别为42.2%,46.3%。IDF 标准诊断率高(P<0.01);2)根据两种标准诊断的各年龄组患病率变化趋势相似,40~60岁组,60~80组 MS 患病率相似,且高于<40岁组及>80岁组,除>80岁组外,IDF 标准诊断率高(P<0.05);3)依据 CDS 标准,男女患病率相似;依据 IDF 标准,女性患病率增高,男性患病率降低,且女性高于男性;4)根据不同标准诊断的不同血压水平组患病率变化趋势相同,随血压水平升高,MS 患病率增高,各级高血压组 IDF 标准诊断率高(P<0.05)。结论与 CDS 标准相比,IDF 标准在高血压患者中诊断率更高,有利于早期更积极的控制高血压人群的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侧中脑加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术治疗中枢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中枢性疼痛6例,包括丘脑或桥脑梗死3例、丘脑出血2例、脊髓损伤1例。局麻下联合毁损疼痛对侧中脑脊髓丘脑束加双侧扣带回前部3例,联合毁损对侧三叉丘系加双侧扣带回前部3例。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cGillpainquestionnaire,MPQ)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镇痛剂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不同时间的VAS、MPQ评分与术前的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小样本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全部不再使用麻醉镇痛剂,3个月以内止痛效果满意,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1例术后13周疼痛逐渐复发,另5例术后6个月止痛疗效稳定,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侧中脑加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术能有效消除中枢性疼痛,超过1年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