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LOC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患者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EAOC患者129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6.32±8.96)岁。对患者进行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根据患者化疗敏感情况将129例患者分为敏感组(n=71)和不敏感组(n=58),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理特征,采用PCR检测CLOCK基因SNP位点的基因分型及分布情况,探讨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相关性,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法计算各基因型的理论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EAOC患者化疗敏感性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病理特征及基因型对EAOC患者预后影响。结果 rs3749474位点等位基因C/T,分型CC、TT、CT;rs3817444位点等位基因C/A,分型为CC、AA、CA;rs12504300位点等位基因C/G,分型为CC、GG、CG;rs3805148位点等位基因C/A,分型为CC、AA、CA。与敏感组患者相比,不敏感组患者的FIGO分期多为晚期,分化程度主要为未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功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本研究将来自临床的86例功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阴道血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改善情况。结果补血益母颗粒的临床疗效确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10天止血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血益母颗粒剂型服用方便,易于携带,在治疗功血方面效优,能明显改善贫血症状,尤其适于气虚血瘀证,故为治疗功血日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有着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为肾阳虚衰,损伤冲任,气血运行失常,离经之血凝集而成,即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临证时多虚实夹杂,错综复杂,笔者总结临床实践的心得,以温补肾阳、行气化瘀为主要治法,标本兼治,并注重月经周期不同时间治法的侧重点,经前期及经期注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经后期注重补肾养血、调养冲任,运用本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入性栓塞治疗在妇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深入开展 ,介入性栓塞术治疗和预防妇产科大出血均已取得成功应用[1,2 ] 。但国内尚未见大宗病例报道 ,我们收集我院及协作医院经介入方法治疗的 32例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了相关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 19~ 5 7岁 ,平均 34岁。急诊情况下介入性栓塞组 2 0例 ,其中产后出血 10例 ,包括宫缩乏力 8例 ,子宫撕裂伤 2例。剖宫术后出血 4例 ,包括部分性胎盘植入 2例。肿瘤性出血 4例 ,其中恶葡 2例 ,绒癌 1例 ,宫颈癌 1例。出血量在 140 0~ 3 2 0 0ml之间 ,其中休克 4例 ,1例并发DI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薏贞扶正汤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77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每3周重复化疗1次,治疗组于化疗同时加服薏贞扶正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口服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KPS平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薏贞扶正汤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抗人乳头瘤病毒(HPV)蛋白敷料治疗宫颈癌前病变Ⅱ级(CIN 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CIN Ⅱ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药物治疗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每组各42例,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率、自我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9.05%,C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PV转阴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HPV转阴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少于A组,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性不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腹腔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EM性不孕患者105例,辨证分为肾虚血瘀、气滞血瘀、热郁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痰湿瘀阻六证型组。同时选取非EM性不孕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腹腔液中IL-6、IL-8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在105例EM性不孕患者中,肾虚血瘀证35例(33.33%),寒凝血瘀证22例(20.95%),气滞血瘀证18例(17.14%),热郁血瘀证10例(9.52%),气虚血瘀证11例(10.48%),痰湿瘀阻证9例(8.57%)。各证型组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肾虚血瘀组IL-6水平高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肾虚血瘀组、热郁血瘀组IL-8、TNF-α高于其他各组(P<0.05);肾虚血瘀组IL-8与热郁血瘀组比较,P<0.05。结论 EM性不孕患者中医证型与腹腔液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指导临床认识和治疗EM性不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小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的育龄女性多发性子宫小肌瘤(肌瘤直径小于4 cm,肌瘤个数大于2个)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6例单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B组52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在月经间期配合中医治疗,C组52例于月经间期只口服中药。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子宫缩小程度较其他两组更显著,3组经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LSD-t两两比较:B组和A组(LSD-t=3.01,P〈0.05),B组和C组比较(LSD-t=5.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平均肌瘤体积缩小程度较其他两组更显著,3组经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LSD-t两两比较,B组和A组(LSD-t=3.24,P〈0.05),B组和C组比较(LSD-t=3.4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在子宫体积缩小、平均肌瘤体积缩小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5.78%,B组总有效率为94.23%,C组总有效率为82.69%,B组优于A、C组,3组经χ^2检验,χ^2=6.39,P=0.04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B组和A组比较,χ^2=6.50,P=0.011〈0.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以及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育龄女性多发性子宫小肌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自拟方调经止痛丸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术后复发、输卵管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EMS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53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49例(术后联合自拟方调经止痛丸辅助治疗),分别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与受孕率情况观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88%(46/49)和79.25%(42/5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少腹疼痛、月经血块、盆腔内结节、腰膝酸软等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随访的3、6、9、12个月内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经止痛丸联合腹腔镜手术对于EMS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EMS术后的临床复发率,一定程度上提高术后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归袪瘀丸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丹归袪瘀丸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组、丹归袪瘀丸组及孕三烯酮组各40例,观察治疗6个月后三组的疗效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另两组,复发率亦低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归袪瘀丸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