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中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发肝细胞癌(NASH-HCC)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有酒精摄入史和其他肝病史患者,NASH和HCC诊断符合国际公认诊断标准/指南。结果本研究包含4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NASH-HCC患者,平均年龄(66±13)岁,男性占62.5%。在所有患者中,肥胖占70.8%;糖尿病占75.0%;血脂异常占43.8%;高血压占64.6%;代谢综合征占58.3%。22例患者进行了HCC的组织学诊断,其中,4.5%的患者NASH不伴肝纤维化;27.3%的患者NASH伴肝纤维化(分级:1~3级);68.2%的患者NASH伴肝硬化。26例伴肝硬化患者HCC是通过B超诊断,然后借助CT或MRI确诊,其中,发现1个结节患者占57.7%;2个结节占19.2%;≥3个结节占23.1%。结论肥胖和糖尿病是NASH患者发生HCC的重要危险因素,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积极监测和筛查,防止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1 本刊为肝胆外科专业高级学术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有关肝胆外科疾病防治的临床、基础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教训,活跃这一领域的学术气氛,提高肝胆疾病疗效和研究水平。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肝胆外科及邻近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2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肝胆外科领域(包括肝脏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门静脉高压症及脾脏外科等)的科研进展和防治实践经验;肝胆外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基础医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文稿;学术争鸣与经验交流以及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专题讨论、综述、临床病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创外科观念的深化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趋势。我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完成OPCABG 5 6例 ,同期行室壁瘤成形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5 6例中 ,男 43例 ,女 13例 ,年龄 3 6~ 75岁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完全性直肠脱垂三联疗法(直肠黏膜排列结扎术、消痔灵注射术、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15例,全部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术后随访1~4年.结果 治愈率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三联疗法对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痛苦轻的特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iplex surgical treatment, including rectal mucosa ligation,Xiaozhiling injection,encircing fighting surgery of the anus ring,on complete rectum prolapse.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7 to February 2010,fifteen cases with complete rectum prolapse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and accepted triplex surgical treatment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4 years. Results The curative rate of the triplex surgical treatment was 100% with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riplex surgical treatment was a simple, effec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in treating complete rectum prolapse, with less pain,fewer complications and quicker recovery.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73岁,以"间歇发作性腹痛、皮肤发黄3周"主诉入院。患者于3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痛,向后背部放射,伴发热、寒战,最高体温38℃,次日发现皮肤、巩膜黄染,于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及利胆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又有类似发作1次,仍行"消炎、利胆、保肝"治疗,症状减轻,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遂来我院。既往1年前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入院后查体:T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 25-二羟维生素D_3[1, 25-(OH)_2D_3]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联合组[1, 25-(OH)_2D_3高剂量联合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共5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凋亡和自噬情况。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HCT-116细胞凋亡程度、自噬程度及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LC3Ⅱ/LC3Ⅰ、Beclin-1、p-AMP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p-mTOR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HCT-116细胞凋亡程度、自噬程度及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LC3Ⅱ/LC3Ⅰ、Beclin-1、p-AMPK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高剂量组, p-mTOR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25-(OH)_2D_3可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增强结肠癌细胞凋亡和自噬,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解消痈饮治疗未成脓期低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均采用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甲硝唑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解消痈方治疗。疗程14d。结果两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肿块大小、肿块质地、全身症状评分及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结论针对未成脓期低位肛周脓肿,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解消痈饮能够显著降低临床症状评分及机体炎症水平,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调控人胆管癌细胞系 RBE细胞增殖的关键微 RNA(miRNA)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该研究起止时间为 2020年 1月至 2022年 1月。磷酸盐缓冲液( PBS)处理为对照组, TGF-β处理为 TGF-β组, TGF-β抗体处理为抗体组。检测三组 RBE细胞的增殖水平。 miRNA高通量测序检测三组 RBE细胞的 miRNA调控变化,并进行 miRNA模拟物过表达筛选鉴定受 TGF-β调控的影响 RBE细胞增殖水平的关键 miRNA。miRNA数据库( miRDB)在线分析 miRNA的潜在底物,并通过小干扰 RNA(siRNA)敲低筛选鉴定影响 RBE细胞增殖水平的关键底物。结果相比于对照组, TGF-β组 RBE细胞的增殖水平上升( 1.62±0.07比 2.35±0.09,P<0.05)抗体组 RBE细胞的增殖水平下降( 1.62±0.07比 1.11±0.08,P<0.05)。过表达微 RNA-196a-1-3p(miR-196a-1-3p)时, RBE细胞的增,殖水平下降( P<0.05)。敲低 Ras响应元件结合蛋白( RREB1)时, RBE细胞的增殖水平下降( P<0.05)。过表达 miR-196a-1-3p后, RBE细胞中 RREB1的信使 RNA(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 P<0.05)。敲低 miR-196a-1-3p后, RBE细胞中 RREB1与 SMAD家族蛋白 3(SMAD3)的相互作用增加。敲低 SMAD3后, RBE细胞的增殖水平下降( P<0.05)。与仅敲低 SMAD3相比,敲低 SMAD3的同时过表达 RREB1的 RBE细胞的增殖水平无显著变化,并且同时敲低 SMAD3和 miR-196a-1-3p的 RBE细胞的增殖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TGF-β能够通过 miR-196a-1-3p/RREB1/SMAD3轴促进 RBE细胞增殖; miR-196a-1-3p和 RREB1可作为潜在的治疗胆管癌的靶标,为针对该靶标的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升涛  刘宇 《中国医药》2011,6(7):836-837
目的 评价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7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PPH术式.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疗效、术后并发症(疼痛,肛缘水肿,痔残留,术后肛门狭窄,内痔脱线期出血,感觉性肛门失禁).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15.8±3.6)min,对照组(30.4±6.7)min;治疗组住院时间(8.5±1.8)d,对照组(14.6±3.8)d;治疗组术后1 d疼痛评分(5.42±0.87)分、术后3 d(3.64±0.74)分,对照组(9.51±1.03)分、(7.39±0.96)分,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肛缘水肿及痔残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7%(2/35)比22.9%(8/35),P<0.05;0比35.7%(15/35),P<0.01].结论 改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