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重型颅脑损伤后常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使病情加重,病死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们对2005—01~2006—12间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监测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临床分析淡水淹溺肺水肿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预后.方法 回顾近五年收治的43例淡水淹溺肺水肿患者临床资料,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联合药物治疗.结果 43例患者中29例(67.4%)痊愈出院,9例(21.0%)好转出院,2例(4.7%)未愈自动出院.3例(6.9%)死亡.结论 淡水淹溺肺水肿病情危重,注重院前急救,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联合山莨菪碱、甲泼尼龙等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多发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及死亡率的关系,并明确IL-6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及死亡的指标。方法 将于2016年01月至2018年08月102例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的多发伤患者纳入该研究。对上述患者进行连续测定创伤后24、48、及72h的血浆IL-6水平,并进行连续14天的MODS评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创伤后早期血浆IL-6的水平与MODS的发生及死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发生MODS的多发伤患者的早期血浆IL-6水平升高明显(P<0.05)。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IL-6峰值是MODS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1;95% CI:1.03~1.18,P=0.002;OR=1.29;95% CI:1.11~1.49,P=0.01)。而且,IL-6截点取151.76pg/mL时,预测MODS的敏感性0.870%,特异性0.937%;IL-6截点取151.36pg/mL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0.842%,特异性0.880%。结论 IL-6的早期血浆水平可预测多发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并且可以作为识别MODS发生及死亡风险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镜下喷洒孟氏液及静脉应用奥曲肽对晚期消化道肿瘤合并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符合条件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孟氏液组)及对照组(奥曲肽组),比较两组患者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h内治疗组及对照组出血停止人数分别为20例和6例;两组患者输血量分别为(804.17±236.79)ml、(1033.33±272.0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71±2.76)d、(15.4±4.75)d;经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而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分别为2例和6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10例及13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内镜下喷洒孟氏液治疗能显著缩短晚期恶性消化道肿瘤大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而不增加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康复组116例,对照组102例。康复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从病情稳定、神经体征不再进展后的48h开始康复治疗30d;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未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和AD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康复组FMA和ADL指数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重症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痰培养确认为MRSA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疗程均为14~21d。在治疗过程中及结束后对临床与微生物学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7%(23/3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36.7%(11/3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微生物学上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46.7%(14/3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中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10%(3/30),实验室异常事件发生率6.7%(2/30);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实验室异常事件发生率30%(9/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用于MRSA重症肺炎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探讨COPD不同疾病时期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急性发作组68例,缓解组68例,对照组65例,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栓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急性发作组未吸氧时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COPD急性发作组FT3、TT3、TT4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1).轻、中、重度缺氧组3组间FT3、TT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OPD急性发作组FT3、TT3与PaO2呈显著性正相关,与PaCO2呈显著性负相关.说明甲状腺激素水平受到血气分析的影响,缺氧主要影响血清中T3的水平.结论:COPD患者可以发生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血气分析的影响.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结肠息肉(≥0.5cm)内镜下切除的17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和分析者的息肉特征、术中是否出血及切除方式、患者是否合并相关因素等,及出血发生时间、止血方法;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752例患者共切除4277枚息肉,20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出血率为1.14%。单因素分析发现,出血组较未出血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服用阿司匹林、使用低分子肝素、息肉直径≥1.0cm、位于乙状结肠、结肠肝曲、带蒂息肉、术中预防应用金属铗、术中有出血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出血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95%CI:3.830~35.944)、糖尿病(95%CI:3.455~46.903)、动脉粥样硬化(95%CI:3.963~33.611)、服用阿司匹林(95%CI:1.542~15.340)、使用低分子肝素(95%CI:0.748~15.485)、息肉直径≥1.0cm(95%CI:0.748~15.485)、位于乙状结肠(95%CI:2.813~64.197)、结肠肝曲(95%CI :0.260~258.664)、带蒂息肉(95%CI :4.495~34.657)、术中预防应用金属铗(95%CI :1.571~11.472)、术中有出血(95%CI :1.571~11.472)及EMR(95%CI:1.976~39.089)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95%CI:3.749~202.500)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0例出血患者术后24~48h内出血率65%;单纯金属铗止血的成功率达81.8%(9/11),金属铗联合电凝止血均成功100.0%(4/4)。结论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应用抗凝药物,息肉位于肝曲或乙状结肠、直径≥1.0cm、有蒂息肉、EMR或ESD切除、术中出血是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迟发性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48h;金属铗创面闭合联合电凝治疗是息肉切除术后出血行内镜下止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发伤抢救治疗过程中,器官功能障碍频繁发生并且程度较为严重,已成为重大创伤的后期的常见的死亡原因。严重创伤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50%。临床研究表明,血浆中升高的细胞因子水平与创伤患者的MODS发生率、创伤严重度及死亡率之间密切相关。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可以预测鼠脓毒症模的预后,但在人体研究仍然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高血糖与强化胰岛素治疗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血糖在危重病患者中非常普遍。血糖持续高水平与危重病病情呈正相关。危重患者出现高血糖主要由激素应激性胰岛素抵抗效应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所致。高血糖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显著标志。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4.4~6.1 mmoL/L可以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最佳的血糖调控方案既要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又不造成低血糖发生。高血糖指数作为评估血糖控制指标比较合理,但是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有很多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