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排气管路细菌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细菌性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呼吸机呼气管道冷凝水和呼吸机排出气的细菌学特征。方法:对74例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24h时分别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呼吸机排气管冷凝水、呼吸机排出气的标本,进行半定量细菌培养。结果:74例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菌培养阳性64例;呼气管冷凝水细菌培养阳性51例,与其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96.08%(49/51);呼吸机排气口气体细菌培养阳性35例,与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91.43%(32/35),与冷凝水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97.14%(34/35)。结论:重症肺炎应适当缩短呼吸机管道更换间隔(24h);致病菌由呼吸道→呼吸机管路→呼吸机排出气的传播路径不容忽视;机械通气患者呼气管冷凝水细菌培养结果对呼吸道病原学诊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纤维血管镜观察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呼衰)机械通气患者周围细支气管(小气道)形态学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者肺部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效果与心脏安全性.方法 单中心、开放试验设计.选择70岁以上慢性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肺部In的患者,静脉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用药14 d的临床有效性和心脏安全性.结果 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确诊3例,临床诊断32例;合并冠心病26例,肺心病20例,同时合并冠心病和肺心病17例.治疗14 d后,体温于7 d内降至正常的22例,11 d降至正常的3l例;14 d后血1,3-13.D葡聚糖水平降至正常的26例(78.79%);5例病原学为白念珠菌者x线胸片示原有病灶完全吸收.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第4天、第5天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伴室性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均于次Et心力衰竭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前后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正常范围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肺部IFI 14 d临床有效率为78.79%;即使合并冠心病、肺心病的老年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该药14 d内也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27例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资料,根据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检查和诊治方案等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征。结果 27例患者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64~93岁,平均(71.78±9.21)岁。既往有冠心病9例,恶性肿瘤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发热及胸腔积液,多数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T波倒置(12/27);超声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27);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21/27)、实变影(17/27)、段肺动脉栓塞(23/27)、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10/27)。11例伴右心功能不全,入院30 d内死亡2例,均为高龄患者。结论 当恶性肿瘤和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考虑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影像学多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伴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其中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张永祥  贾玮  李月川  张冬睿  马晖 《天津医药》2016,(4):494-496,516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以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对活检后出血创面行止血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及阵发房颤等接受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并行气道内病灶活检且出血较多的患者,行APC止血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62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活检后立即采用APC对活检处行止血治疗,其中60例立即止血成功,2例患者活检后大出血,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支持下以APC止血成功。62例中气道内肿物42例(叶支气管开口26例,段支气管开口16例);叶、段支气管嵴增宽黏膜粗糙16例;叶支气管开口肉芽组织4例。60例行APC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降低(0.939±0.027 vs.0.956±0.017,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对活检后出血部位行APC止血治疗具有迅速、彻底、安全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了常规止血治疗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过程中心肺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不同程度肺功能和心脏合并症的关系。方法 将85例完成试验的COPD患者依合并症情况分为单纯COPD组(Ⅰ组)16例、COPD合并左心舒张功能减低组(Ⅱ组)31例、COPD合并左心舒张功能减低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Ⅲ组)38例,分别对3组患者6MWT前、试验结束时与试验结束后10 min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比较。结果 85 例中共27 例(31.76%)休息1~3 次后完成试验,19 例(22.35%)HR 异常;14 例(16.47%)SpO2<0.90;15 例(17.65%)先后出现HR>120 次/min、SpO2<0.90。Ⅰ组、Ⅱ组、Ⅲ组患者试验结束时HR较试验前、试验后10 min HR较试验结束时,Ⅲ组患者试验后10 min较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Ⅱ组和Ⅲ组患者试验结束时SpO2较试验前、试验后10 min SpO2较试验结束时与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重度以上COPD合并左心舒张功能减低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在6MWT过程中易发生心肺不良事件,且试验结束后HR和SpO2不易恢复到试验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和呼出气体氧分压[p (O2 ) ]及二氧化碳分压[p (CO2 ) ]对自发性特发性气胸 (PSP) 患者脏层胸膜破口闭合判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确诊为 PSP 的患者 76 例, 根据胸部 X 线片观察肺复张情况作为判定脏层胸膜破口是否闭合的金标准进行分组, 其中闭合组 40 例, 开放组 36 例。利用自行研制的呼出气采集器采集患者的呼气末气体, 通过胸腔穿刺收集胸腔气体, 同时采集桡动脉血, 分别测定呼出、 动脉血及胸腔气中的 p (O2 ) 和 p (CO2 ), 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闭合组胸腔气p (O2 ) 低于开放组, p (CO2 ) 高于开放组 (P<0.05); 2组呼出气和动脉血p (O2 )和 p (CO2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闭合组的呼出气/胸腔气 p (O2 ) 比值高于开放组, p (CO2 ) 比值低于开放组(P<0.05); 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呼出气/胸腔气 p (O2 ) 和 p (CO2 ) 比值为 PSP 脏层胸膜破口闭合的影响因素; ROC曲线分析显示, 呼出气/胸腔气p (O2 ) 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100%, 最佳参考值为1.81; 呼出气/胸腔气p (CO2 )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67,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5.0%, 最佳参考值为0.97。结论 测定胸腔气体和呼出气体p (O2 ) 和p (CO2 ) 对判断PSP患者脏层胸膜破口是否闭合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经鼻气管插管目前是临床上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呼吸内科,对于神志尚清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和重症肺炎等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插管前无需镇静,患者可以采取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等多种体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浓度吸氧前、后特发性自发性气胸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腔气分压的变化特点及治疗价值。 方法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其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分析的结果分为闭合性气胸组 (57例)和开放性气胸组(51例)。2组分别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6 h后复测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比较氧疗前后动脉 血、呼出气、胸腔气氧分压[p(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结果2组吸氧前和吸氧后 动脉血气p(O2)和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动脉血气Δp(O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氧前 和吸氧后呼出气p(O2)和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后闭合性气胸组胸腔气p(O2)较吸氧前下降 (P<0.05),开放性气胸组胸腔气 p(O2)较吸氧前升高(P<0.05)。2 组吸氧前后 p(CO2)无明显变化(P>0.05)。结 论 高浓度吸氧后胸腔气分压下降,有利于闭合性气胸胸腔气体的吸收和患肺复张,但对开放性气胸的作用不 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