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正患者,男,58岁,因"反复腰背部疼痛2年余,双下肢乏力1年余,加重6月"于2016年5月1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伴有下坠感,四肢乏力,当时未予重视,后腰背痛与四肢乏力症状进行性加重,无法行走,需轮椅代步,生活无法自理。先后于当地医院抗骨质疏松治疗,但疼痛未见明显好转。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患者因腰背部疼痛多次住院治疗,全身骨骼ECT示:全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毒性中药商陆醋制前后对机体利尿作用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灌胃给予盐水负荷模型大鼠商陆醋制前后的水煎液,测定给药5 h内尿量变化、血浆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心房钠尿肽(ANP)含量及肾脏水通道蛋白AQP2、AQP3、AQP4表达水平。结果 商陆醋制前后均能导致大鼠尿量显著增加(P<0.01),醋制品较生品组大鼠尿量有显著增强(P<0.05);商陆生品仅高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浆ADH水平(P<0.01),同时有降低ALD、增加ANP水平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商陆醋品则可显著降低血浆ADH、ALD水平,升高ANP含量(P<0.05~0.01);商陆生品可显著抑制肾脏中AQP2、AQP3和AQP4蛋白表达(P<0.05~0.01),醋制后可显著抑制AQP2、AQP3蛋白表达水平(P<0.01),对AQP4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影响,且醋制品较生品抑制AQP3蛋白表达更显著(P<0.05)。结论 商陆经醋制后仍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且分子水平的效应比生品更强。商陆利尿作用的机制除与其改变机体体液代谢相关的激素水平外,还可能与其抑制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AQPs蛋白表达,进而抑制水的重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3.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机体中极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与免疫反应、凋亡与抗凋亡以及细胞的周期调控与发育等诸多功能的调节。NF-κB信号通路在关节软骨的发育及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NF-κB及其信号通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NF-κB信号通路、NF-κB核移位在骨关节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基于NF-k B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研究3个方面对NF-κB在骨关节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狼毒效应部位中主要萜类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效作用变化,阐释狼毒醋制解毒存效的机制,探寻狼毒醋品质量标志物。方法 将狼毒萜类成分Eupractenoid A(EA)、Jolkinolide B(JNB)、Fischeria A(FA)采用模拟醋制法在160℃加6%冰醋酸加热40 min,以Western blot法分析3种萜类成分醋制前后对巨噬细胞RAW264.7中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的差异;以Western blot法分析3种萜类成分醋制前后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AQP1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mIMCD3中AQP2、3、4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的差异。结果 EA、JNB、FA可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EA、JNB、FA醋制后致炎毒性均显著下降。EA主要转化产物Euphebracteolatin A(EHTA)无明显促炎毒性。药效评价显示,EA及其模拟醋制产物可显著抑制AQP1、3、4蛋白表达(P<0.05),EA醋制后对AQP1、2、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EHTA对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甘遂醋制前后抗腹水、泻下作用及组成变化。方法?将甘遂用二氯甲烷和95%乙醇依次提取,获得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癌性腹水小鼠模型,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及肠道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蛋白表达水平为指标,筛选甘遂效应部位,考察甘遂醋制前后效应部位二氯甲烷提取部位的抗腹水及泻下作用变化。同时对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以及醋制前后二氯甲烷部位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进行质谱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生甘遂总提物组、二氯甲烷提取部位高剂量组小鼠腹水量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AQP1、AQP3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对尿量无影响;非二氯甲烷部位组无明显降低腹水及增加粪便含水量的作用,表明甘遂二氯甲烷部位是其主要效应部位;与模型组相比,醋品二氯甲烷部位高剂量组仍可显著降低癌性腹水小鼠的腹水量,增加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AQP1、AQP3蛋白表达,但对结肠AQP1和AQP3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与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组相比,醋制后甘遂二氯甲烷部位组小鼠腹水量显著升高,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此外,甘遂对腹水中癌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不能促使其凋亡。质谱分析发现,甘遂中萜类成分主要富集于二氯甲烷部位中,且醋制后二氯甲烷部位16个萜类成分中12个成分相对含量减少,4个成分含量增加。结论?甘遂醋制后仍保留“泻水逐饮”功效,但泻下作用缓和,效应的变化可能与所含萜类成分的组成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铁死亡参与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GEO数据库和FerrDb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数据集和铁死亡相关基因,采用R软件对疾病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差异分析,GO与KEGG富集分析,将筛选出的疾病差异基因与铁死亡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取共同基因。通过LASSO、SVM-RFE及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核心基因,并进行免疫浸润相关性、靶标药物预测及分子对接模拟等分析。结果:GSE45885数据集筛选获得差异基因1 751个,GSE145467数据集筛选获得差异基因4 358个,二者交集获得疾病相关基因集,共508个。将疾病基因集与铁死亡相关基因集取交集,共获得17个疾病相关铁死亡基因。经过机器学习筛选后得到3个核心基因,分别为GPX4、HSF1、KLHDC3。结论:铁死亡参与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的机制可能与GPX4、HSF1、KLHDC3表达下调有关,为后续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及疗效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狼毒效应部位中主要萜类成分在醋制过程中的结构转化机制,将狼毒萜类成分ent-11α-hydroxyabicta-8(14),13(15)-dien-16,12-olide(HAO)、jolkinolide B(JNB)、fischeria A(FA)、eupractenoid A(EA)采用模拟醋制法在160℃加6%冰醋酸加热40 min后,以LC-MS/MS分析结构转化规律,并通过分析狼毒生醋品中4种成分及其转化产物的相对含量变化,验证模拟醋制的结构转化规律。同时以HPLC分析3种模拟炮制方法(单加热、加水加热、加醋加热)对JNB和FA相对含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松香烷型二萜HAO、JNB及降二萜内酯型二萜FA结构中的内酯环在醋酸加热作用下可发生开环,当结构中存在羟基时可发生酯化成酯、氧化形成羰基等反应,结构中存在环氧环易发生开环反应;二萜二聚体EA在醋酸加热作用下可发生醚键断裂,生成玫瑰烷型二萜euphebracteolatin A(EHTA)和另一种松香烷型二萜。狼毒生醋品中萜类成分及其转化产物相对含量变化结果与成分模拟醋制结果基本一致。HPL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模拟炮制方法对结构转化的影响差异明显,加酸加热法可促使JNB、FA转化生成新的成分,加水加热法转化率明显低于加酸加热法,直接加热法对JNB无明显影响,可使FA相对含量显著下降但并未生成与加酸加热法类似的转化产物,表明辅料醋是狼毒醋制法炮制过程中二萜类成分结构转化的关键。狼毒在醋制过程中二萜类成分结构发生转化是狼毒醋制法炮制减毒存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狼毒炮制前后毒性变化规律,以氯仿为提取溶剂,富集狼毒二萜类成分毒性部位,并将氯仿提取后药渣以95%乙醇及水依次提取,得非氯仿部位;并以相同方法提取狼毒醋制后的氯仿提取部位。小鼠灌胃给药,以粪便含水量、十二指肠及结肠含水量及小鼠结肠组织的水通道蛋白AQP_1,AQP_3,AQP_4蛋白表达水平为指标,考察氯仿提取部位与非氯仿部位,及醋制前后狼毒的肠道毒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狼毒氯仿毒性部位可导致小鼠粪便及十二指肠、结肠肠道含水量显著升高,并导致结肠AQP_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QP_3,AQP_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氯仿部位的肠道毒性作用显著高于非氯仿部位;醋制后粪便含水量、十二指肠及结肠含水量均显著下降,结肠中AQPs蛋白表达趋向正常。结果表明狼毒氯仿毒性部位可导致小鼠腹泻、肠道水肿,其肠道毒性作用与其干扰结肠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促使肠道水液转运失常相关;醋制能够降低狼毒的肠道毒性,表明中药传统醋制法炮制狼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甬派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及机制。 [方法] 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16至2020年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处方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并筛选核心药物。采用中医药数据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以及基因组注释数据平台(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Platform,GeneCard)等数据库构建“疾病-核心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用R语言对相关靶点进行核心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 [结果] 共纳入处方430首,其中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类为主。使用频次最高(>100次)的中药有甘草、茯苓、陈皮、石斛、白术、黄芪、地黄、党参和枸杞子。关联规则表明,使用频率较高的两药组合有:陈皮-甘草、陈皮-茯苓、白术-茯苓、甘草-茯苓;三药组合为陈皮-白术-茯苓。药物组合网络筛选出核心药物组成为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发挥益气健脾的功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核心药物中的32个活性成分与糖尿病靶点相关,在活性成分贡献度排名中,白术和茯苓的成分排名普遍靠前,白术主要成分为白术三醇和苍术酮衍生物,茯苓主要成分为甾醇类,陈皮为柚皮素和甾醇类,甘草以黄酮类成分为主。KEGG结果表明核心药物主要影响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抵抗、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系统,其中AGE-RAGE系统包含的核心靶点最多,且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结论] 甬派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同时配合养阴清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其机制可能主要与AGE-RAGE轴密切相关,上述研究为甬派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患者参与式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腰椎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5/50)低于对照组的26.0%(13/50),护理总满意率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患者参与式护理能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