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Castleman病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Castleman病的螺旋CT表现?结果:病变发生在后腹膜7例,右颈部3例,右咽部1例,纵隔1例,盆腔1例?局灶型8例,多中心型5例?透明血管型11例,浆细胞型1例,Castleman病伴浆细胞瘤1例?局灶型Castleman病病理类型多为透明血管型,平扫表现为体积较大?密度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可伴钙化及囊变,CT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中度至明显强化,且强化方式与主动脉同步?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病灶体积都不大,表现为多个软组织结节,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后表现为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局灶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有特征性CT影像表现,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10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0月间105例(120条)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9月~2009年6月,拟诊胰腺癌的患者26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胰腺灌注扫描,灌注扫描结束后进行常规胰腺双期扫描?动态增强图像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 软件处理,分别测量肿瘤组织和周围残余正常胰腺组织的局部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峰值(PE)?渗透性(permeability,P)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灌注成功,其中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14例,其他病变6例?胰腺癌组织的BF?BV?PE均低于残余正常胰腺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胰腺癌与残余正常胰腺的渗透性(P)?达峰时间(TTP)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腺癌与残余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差异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包括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冠状面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在低位胆管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64例低位胆管梗阻患者进行MR平扫、MRCP及冠状面LAV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按三种方法分组:(1)平扫(包括MRCP);(2)冠状面LA-VA;(3)MR平扫+冠状面LAVA。对检查结果进行判读与分析,包括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经皮肝内胆管造影术(PTC)结果对照,诊断结果进行McNemar检验,数据不足时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依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1)肿瘤性低位胆管梗阻;(2)除结石外良性低位胆管梗阻;(3)结石性低位胆管梗阻。第一组病例中三种方法的定位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而MR平扫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低于冠状面LAVA及MR平扫+冠状面LAVA两种方法(P值分别为0.039,0.021)。第二组病例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三组冠状面LAVA诊断符合率低于其他两种方法(P=0.031)。结论冠状面LAVA对于肿瘤性低位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具有较大优势,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简便易行,可用于筛选检查,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总结其CT表现?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13例,多为圆形或分叶状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影,7例见纤维分隔,5例中央可见点状钙化,门脉期囊壁及分隔强化较明显?黏液性囊腺瘤8例,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单囊2例,多囊6例,囊壁厚薄不均,2例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黏液性囊腺癌5例,壁结节较大,位于胰头者1例伴胰管扩张和 CA-199增高,内见钙化者1例,胰周脂肪间隙欠清晰者2例?结论: CT能较好显示胰腺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检查的优化策略。方法疫情期间,发热门诊专用CT检查的受检者60例分为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30例(试验组)和行常规胸部CT检查30例(对照组);对CT图像行主观和客观评价,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均≥3分,试验组图像评分与对照组相仿[(4.11±0.33)分vs.(4.30±0.31)分](P>0.05),2名诊断医师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两组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的信噪比和对比信噪比相仿(P>0.05)。试验组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全身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工作人员任务结束后居家隔离14 d,无一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结论对COVID-19患者胸部CT检查实施优化措施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7.
双源CT下肢动脉血管系统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疾病是动脉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长期以来,传统血管造影和X线数字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是诊断下肢动脉病的金标准。近年来问世的多层螺旋CT,以更高的速度,更小的薄层,更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功能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式,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显示下肢动脉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1],逐渐成为诊断血管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双源CT是在目前成熟的64层CT技术上,加装两个零兆金属球管与两套控测器系统,实现电磁直接驱动,并采用先进静音技术,特殊的放射线校正技术,双源CT扫描速度快,两个X线源的总能量达160kV,即使在最快的扫描和进床速度下,也能确保极佳的图像质量,双源CT先进的图像重建技术,允许亚毫米神经血管CT检查,全自动减影算法,将血管与骨骼分离。双源CT的临床应用,挖掘更丰富,更细微,更本质的疾病信息。笔者对双源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下肢动脉系统血管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iemens第三代Force双源CT虚拟去钙(VNCa)图像在不同相对钙比率(Rel.Ca)条件下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外伤患者的膝关节双能量CT(DECT)和MRI检查的影像资料。将每个膝关节分为12个区域(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各6个),以MRI图像为标准,对取不同Rel.Ca值(1.59、1.69、1.79、1.89)获得的VNCa图所显示骨髓水肿的效能进行分析,选出最佳Rel.Ca值,并在此最优条件下测量骨髓水肿区域与正常区域的CT值。结果 Rel.Ca取1.59、1.69、1.79、1.89的VNCa图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骨髓水肿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90、0.93、0.88,Rel.Ca 1.79时诊断效能最高。Rel.Ca 1.79时对应的VNCa图中骨髓水肿区域平均CT值为(-15.27±20.03)HU,正常区域的平均CT值为(-114.52±14.18)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el.Ca值为1.79的VNCa图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骨髓水肿的诊...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是常见病,随着X线设备和周围血管外科工作的开展,自从1937年DOS SANZ首先介绍静脉造影方法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造影剂的精制以及设备条件的日臻完善,下肢静脉造影已经成为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金标准,临床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比较简单,但是要明确诊断静脉疾病的类型和制定手术方案必须行下肢静脉造影。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105例患者,共120条下肢。男69人,女36人。年龄28 ̄72岁,平均51岁。左下肢68条,右下肢52条。造影前临床初诊断为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表现有患肢静脉曲张,皮肤溃疡,色素沉着,肢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