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型甲型N1H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暴发,引起全世界医学界和微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并介绍临床预防和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ICU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环境中MRSA的携带及分布情况,以提出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ICU的20位医护人员、8例住院患者的手、咽和鼻前庭等部位,及ICU环境中的物体表面和空气同时进行采样,采用免疫富集-显色培养基分离MRSA,应用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MRSA进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检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MRSA的耐药谱分型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分型之间的差异,判断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环境中分离的MRSA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31株MRSA,20位医护人员11位检出15株MRSA,8位患者5位检出9株MRSA,分离于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重复分离株经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同源性分析均为同一克隆菌株。52份环境物体表面检出7株MRSA。根据随机扩增多态DNA聚类分析可以将检出的MRSA分为3个类型。结论:医护人员MRSA带菌率较高,部分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和环境中分离的MRSA有较高的同源性,ICU存在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MRSA传播。  相似文献   
3.
自1962年Lesher等[1]发现第1个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萘啶酸以来,经过不断发展,至今已有4代问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全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作用机制独特、高效、低毒等特点.新型的喹诺酮类药物更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等优点,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增多,其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耐药现状,结合其药动学/药效学(PK/PD)特点,探讨如何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或减少细菌耐药的出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120进行自动血培养,并以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0 291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6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3株(49.62%),革兰阴性菌265株(40.71%),真菌63株(9.68%)。在革兰阳性球菌中最常见的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菌63.78%,占总分离菌31.64%;其次为肠球菌,占革兰阳性菌16.10%,占总分离菌7.99%。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占18.13%,占革兰阴性菌的44.1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3.98%和59.2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6.78%和40.00%,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较为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血培养病原菌以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万古霉素在治疗大鼠肺炎模型不同给药方案进行评价。方法 MRSA标准菌株ATCC43300为试验菌株,构建大鼠肺炎模型,依给药剂量分为四个治疗组:Ⅰ组(40 mg·kg-1,qd),Ⅱ组(20 mg·kg-1,qd),Ⅲ组(10 mg·kg-1,qd),Ⅳ组(20mg·kg-1,bid),并于感染后16 h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治疗后10,20,30,60,90,120 min采集血液标本,微生物法测定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结果各治疗组的生存率随给药剂量增加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皆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万古霉素的负荷量达到一定的峰浓度时,其疗效不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每天两次给药与一次给药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坏死性肺炎中致病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1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及对照组各6只,分别通过气管灌注MRSA标准菌株ATCC43300、铜-23菌悬液及生理盐水,实验后24h及48h分别检测三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实验后48h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脱落细胞以电镜观察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后24h和48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模型2组下降、模型1组升高;模型2组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及支气管上皮细胞破坏情况重于模型1组、BALF中脱落细胞坏死率高于模型1组。结论PVL基因阳性CA—MRSA对坏死性肺炎的致病性强于PVL基因阴性MRSA,可能机制为前者能够分泌PVL基因并可编码PVL毒素。  相似文献   
7.
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案对大鼠肺炎感染模型的治疗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大鼠肺炎感染模型中的不同给药方案进行比较。方法40只被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感染为肺炎的sD大鼠,分成两组,按照不同给药方案给药,组1为腹腔给药4.5mg·kg^-1,Bid;组2为腹腔给药9mg·kg^-1,Qd。微生物法测其血药浓度。根据各组中的左氧氟沙星的药动-药效学参数,评价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结果组1的平均血药峰浓度(2.56±0.02)明显低于组2(4.29±0.03),平均血药最低浓度(0.42±0.01)高于组2(0.29±0.01)。两组治疗后的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其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和8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组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均较好,效果差异性无显著性。但组2血药峰浓度高,给药次数少,更方便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农村诊所临床注射过程中产生不安全注射的因素 ,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和采样相结合的方法 ,对村医及周围群众进行调查 ,注射器进行检验。结果  93.75 %诊所不使用碘酒和酒精进行二次消毒 ,90 .2 2 %诊所不能正确配制 75 %酒精 ;一次性注射器细菌培养阳性率 8.2 4%,残留血阳性率 1.42 %,玻璃注射器细菌培养阳性率 17.39%,残留血阳性率 11.96 %;35 .2 3%居民反映诊所随意丢弃一次性注射器 ,0 .45 %居民反映孩子被丢弃注射器刺伤。结论 村医文化水平较低 ,安全注射意识淡薄 ,防病知识差 ,注射器存在着严重不安全隐患 ,管理不到位是目前主要不安全因素。培训村医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监督管理和用后处理是提高安全注射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病原菌以获得最大疗效,同时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正确理解药代动力学(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药效学)原理,并将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起来。近年来对抗菌药物PK/PD与给药方案设计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抗感染领域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我院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点及其同源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其基因同源性。结果3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4.5%以上;rep-PCR将鲍曼不动杆菌分为E1、E2、E3三个基因型,其中A型15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结论我院流行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主要是由同一克隆株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