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红涛  沈素  邸宣  崔璨  廖音  宋尧 《中国药物警戒》2020,(4):202-207,213
目的检索与分析短期应用氯喹/羟氯喹(CQ/HCQ)可能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今CQ/HCQ引起的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的相关文献,设定单次服药至服药3个月内出现的ADR情况,分析CQ/HCQ可能引起的ADR及容易诱发AD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280篇,最终纳入42篇。其中心脏ADR共7篇10例,主要为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传导阻滞4例、Q-T间期延长4例;其中3例死亡,7例停药后恢复,服药1 g/d以上出现心脏毒性更快。视觉相关ADR文献4篇5例,其中应用CQ的1例,为单次用药后出现视力下降。HCQ的4例,出现黄斑病变1例,视物模糊1例,结膜充血2例。出现视物模糊与黄斑病变的患者停药后未恢复。皮肤ADR纳入21篇,严重的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急性或泛发性脓疱病10例。其他严重ADR共10篇,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系统ADR。结论CQ/HCQ可引起严重ADR,对既往有心脏疾病、合并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应进行严密监测,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合理剂量,还应考虑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与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年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使用率、金额及其合理性,发现新型降糖药使用中的处方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6-2020年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ASCVD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降糖药处方,对不合理处方、降糖药金额、药物使用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2020年,各类新型降糖药使用率呈增加趋势,而胰岛素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预混胰岛素用量呈下降趋势。降糖药处方平均金额2019年最高,为(392.52±364.04)元,2020年降至(251.82±293.35)元,降幅达35.85%。2017年后处方合格率从89.26%上升至97%以上。结论:新型降糖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高危糖尿病患者,其用药合理性及经济性需要加以监管。在此方面,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推进的处方前置审核、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提高降糖药处方合格率、降低药品次均费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保障北京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水平及用药合理性,有助于实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益性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的患病情况、药品负担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2014—2019年诊断为帕金森病的处方,分析患者基本信息、NMS情况、相关药品使用情况、药品治疗费用。结果 总计纳入818例患者,有效医嘱条目11 108条;818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NMS的患者总计408例,其中伴有失眠的人数最多,为207例,发病率25.30%;其次是抑郁160例,发病率19.56%。所有帕金森病患者人均治疗药费为(377.31±360.41)元/月,其中治疗运动症状的人均药费(279.00±248.68)元/月,而治疗NMS人均药费(263.59±325.08)元/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NMS,NMS的治疗药费不低于运动症状的药费。在关注PD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也应积极关注NMS,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寻与分析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下简称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的脑卒中患者进行MTM服务,共纳入134例患者,MTM组66例,对照组68例,整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用药情况,通过Morisky调查问卷,记录患者依从性基线及改变情况,同时记录服务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情况,分析药师干预对患者依从性及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平均年龄、伴发疾病、初始用药品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orisky评分:MTM组服务前后分别为(4.90±1.36)分、(5.68±1.19)分,对照组分别为(4.74±1.64)分、(4.79±1.75)分,P=0.01;NIHSS评分:MTM组服务前后分别为(2.83±3.12)分、(1.35±1.66)分,对照组分别为(3.01±3.47)分、...  相似文献   
5.
1例59岁女性患者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先后口服硝苯地平、缬沙坦、阿卡波糖、氟伐他汀及吲达帕胺.3个月后,患者血生化检查显示:ALT93 IU·L-1,ALP 129 IU·L-1,停用氟伐他汀后未见好转.入院后考虑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经保肝治疗有所缓解.但数月后血生化检查显示:ALT 509 IU·L-1,AST419IU·L-1,ALP 175 IU·L-1,GGT457IU·L-1.考虑为吲达帕胺引起的肝损害.停用吲达帕胺,井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随后患者肝功能逐渐好转.出院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前置审核,对神经内科705例问题医嘱进行帕累托图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住院的所有患者医嘱前置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医嘱进行干预,记录问题医嘱的类型、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干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审核811例患者医嘱10 367条,发现问题医嘱705条,包括给药方法 511例,适应证不适宜66例,给药剂量不足或过大46例。按照问题医嘱严重程度,较低几率引起药品不良事件(ADE)的Ⅰ类538例(76.31%),有一定几率引起轻微ADE的Ⅱ类135例(19.15%),有较高几率引起ADE的Ⅲ类26例(3.69%),可能引起严重的ADE的Ⅳ类6例(0.85%)。医师接受药师建议的541例(76.74%)。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品种多而复杂,易出现不适宜的用药医嘱,临床药师进行医嘱审核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用药风险,医师对药师建议基本能够接受,两者合作更能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8.
卫红涛  沈素  邸宣  崔璨  廖音  宋尧 《中国药物警戒》2020,(5):261-266,271
目的检索与分析长期应用氯喹/羟氯喹(CQ/HCQ)可能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及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常见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今CQ/HCQ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个案报道文献,设定服药3个月以上出现的ADR/AE为长期应用导致的ADR/AE,总结与CQ/HCQ可能产生严重相互作用的药物。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280篇,最终纳入85篇,其中视觉损伤51篇,出现黄斑病变35例,视力下降15例,视网膜病变1例,色盲1例,失明2例,停药后好转15例,未恢复38例,长期用药>5年、累积剂量超过1000 g的视觉损伤多不可恢复。心脏ADR/AE共24篇,病例31例,ADR/AE包括传导阻滞25例,心肌损伤17例,心衰15例;其中死亡4例,植入起搏器6例,心脏移植4例。皮肤ADR/AE纳入5篇,其他ADR/AE纳入5篇,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结论临床长期使用CQ/HCQ可出现严重ADR/AE,包括心脏毒性、黄斑变性、听力减退等需注意监测;CQ/HCQ主要经CYP450酶代谢,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开展用药教育工作,对脑卒中患者用药二级预防及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年住院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教育组进行系统的用药教育,对照组仅进行药品服用方法说明,于出院后3个月进行回访,详细询问患者的疾病预防情况、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及服药与停药情况,并通过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计纳入301名患者,其中教育组156例,对照组145例。最终完成试验272人,教育组139例,对照组133例。教育组病情好转121例,恶化及复发18例,其中死亡1例,对照组病情好转92例,恶化及复发41例,其中死亡2例,2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用药依从性方面,教育组自行停药37例、按疗程服药19例、进行药物监测89例,不规律用药56例,对照组自行停药44例、按疗程服药6例、药物监测61例,不规律用药49例,教育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方面,教育组发生10例,对照组2例。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用药教育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患者控制疾病,减少脑卒中的进展及复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婴幼儿在肝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查阅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住院的婴幼儿肝移植84例,对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初始他克莫司(FK506)给药剂量为(0.18±0.08)mg?kg~(-1)?d~(-1),经调整出院时有70例患儿延用二联方案,其中FK506给药剂量为(0.24±0.17)mg?kg~(-1)?d~(-1),FK506血药浓度范围控制在6~11μg·L~(-1)。住院期间术后患儿生存率89.3%,感染发生率71.43%,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4.29%,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FK506平均血药浓度为(5.69±2.38)μg·L~(-1),12例次中10例次(83.3%)<8μg·L~(-1)。FK506相关不良反应39例次,涉及患儿31人,发生率36.9%(31/84),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5.48%,7.14%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8.3%出现转移酶升高,3.57%出现肾功能损害;发生不良反应时FK506平均血药浓度为(12.77±4.98)μg·L~(-1),39例次中有31例次(79.5%)>8.5·L~(-1)。结论:本研究中婴幼儿肝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剂使用较为安全有效,FK506初始给药剂量及血药浓度范围与成人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