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生蛋白tenascin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固生蛋白(tenascin ,T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和与HCC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 2例HCC、10例肝硬化和7例正常肝组织内TN的表达情况,观察与HCC病理学特点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TN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 χ2 =4 15 ,P <0 0 5 ;t=2 4 73,P <0 0 5 ) ;②TN在有包膜侵犯组、病理分级Ⅲ~Ⅳ组及有转移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组( χ2 =5 4 7,P <0 0 5 ;t=2 138,P <0 0 5 )、病理分级Ⅰ~Ⅱ级组( χ2 =6 87,P <0 0 1;t=2 4 79,P <0 0 5 )以及无转移组( χ2 =10 6 ,P <0 0 1;t=2 6 93,P <0 0 1) ;③肝癌>5cm、有包膜侵犯、有转移、病理分级Ⅲ~Ⅳ级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肝癌≤5cm(t=2 0 36 ,P <0 0 5 )、无包膜侵犯(t =2 32 8,P <0 0 5 )、无转移(t =2 4 94 ,P <0 0 5 )及病理分级Ⅰ~Ⅱ级组(t =2 2 71,P <0 0 5 )。④TN阳性表达HCC中的MVD值明显高于TN阴性表达HCC中的MVD值(t =2 4 87,P <0 0 5 )。结论 T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其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Survivin外显子1去甲基化与Survivin mRNA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25例胃癌及与其配对的正常胃组织DNA经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HpaⅡ和MspⅠ处理后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PCR对Survivin外显子1进行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Survivin外显子1去甲基化率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为96.0%(24/25)和20.0%(5/25),χ^2=29.639,P〈0.001。在25例胃癌组织中有22例(88.0%)发生Survivin mRNA过表达,并且表达与去甲基化呈正相关,rs=0.5528,P=0.00416。没有发现去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与否等病理参数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外显子1去甲基化增强Survivin mRNA的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3.
小儿肝脏恶性肿瘤血管再生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特点。方法:采用SPTM免疫组化方法检查14例小儿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VEGF阳性表达以及MVD计数。病理分类:肝细胞癌7例,肝母细胞瘤5例,恶性间叶瘤和横纹肌肉瘤各1例。另选12例成年人肝癌手术切除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小儿肝肿瘤组VEGF阳性表达面积显著高于成人肝癌组(P<0.05);尤其小儿肝癌组与成人组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小儿肝肿瘤组的MVD也显著高于成人肝癌(P<0.05)。小儿肝癌组患儿均在2年内死亡;非肝癌肝脏肿瘤预后较好,2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小儿肝脏恶性肿瘤存在有高度血管再生性的特点,肿瘤的生长快,预后差,以小儿肝癌最为突出。长期存活患儿的VEGF表达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急性高龄重症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接受PTGD治疗的35例高龄、重症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后右上腹疼痛症状1~3d缓解,手术后24h体温及白细胞明显下降,2~3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32例胆汁培养结果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厌氧菌.对伴有结石的27例患者于引流术后2~3个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PTGD安全、简便、创伤小,是一项治疗高龄重症胆囊炎患者有效的方法,可以替代开腹胆囊造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中期白内障视功能评价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选择102例早中期白内障患者,通过视功能(VF)问卷、生存质量(QOL)问卷调查,探讨早期白内障患者视功能损害的手术指征.结果 VF、QOL问卷得分与视力情况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以百分位数法估计手术参考范围,VF分值低于75.0分为手术参考值,QOL分值低于94.5分为手术参考值,以VF为手术指征的灵敏度、 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以QOL为手术指征(P<0.05).结论 早中期白内障患者可使用VF、QOL问卷作为视功能评价的指标,并可将VF问卷评分作为患者的手术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及评价直肠中、下段占位性病灶,尤其是良性病变应用管型肠吻合器经肛切除的价值。方法应用吻合器对36例距肛缘5~12cm直肠占位性病灶经肛进行了切除。就手术方法、时间、复发、并发症及不足之处进行回顾。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4min。除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术后早期吻合创缘出血、1例绒毛状腺瘤术后14个月复发外,无其他与本术式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吻合器在直肠中、下段占位性病灶在一定范围内经肛切除是可行的,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从器械设计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 (1H- MRS) 技术, 进行慢性帕金森病 (PD) 1 甲基 4 苯基 1, 2, 3, 6- 四氢吡啶 (MPTP) 猴模型自体颈动脉体 (CB) 细胞纹状体区移植术后细胞结构生存能力检测。方法 采用 4 只按非人类灵长类帕金森病评分量表 (PPRS) 评价, 行为学症状持续稳定 1 个月的慢性 PD MPTP雄性猴模型, 应用 GE Signa1 5T NV/i磁共振扫描系统进行移植术前定位, 取一侧自体颈动脉体, 使用 Leksell立体导向系统行纹状体区立体定向移植术, 于移植术后 8 周内每 2 周行双侧纹状体区1H MRS 采集, 检测大脑主要代谢物氮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 (Cho)、肌酸及磷酸肌酸 (Cr), 采用随机软件FuncTool 4 .0对各代谢物含量行半定量分析, 观察NAA/Cr和Cho/Cr的变化, 以配对 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 按PPRS标准进行移植后行为学评分并与代谢物比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移植术4周后, 移植侧纹状体区 NAA/Cr逐渐增高, Cho/Cr逐渐下降, 术后 6 周与未移植侧纹状体区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 (P<0 .05)。行为学评分呈下降趋势。结论 1H MRS能够显示慢性PD MPTP猴模型移植区域的代谢及生化改变, 自体CB细胞移植能够促进局部多巴胺神经元的生长, 可以作为有效手段应用于 PD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天然抗辐射物质抗损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的现代化,人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射线,电脑、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空调以及医疗设备等,尤其是放疗的肿瘤患者、职业受照人员的辐射性损害日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颈动脉体细胞团块纹状体内移植对慢性帕金森病猴模型行为学评分的影响,为帕金森病的移植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取4只正常恒河猴,采用肌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0.1mg/kg,1次/d)制备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应用帕金森病猴模型修正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行为学症状持续稳定1个月后,应用MRI扫描系统进行移植前定位,取一侧的自体颈动脉体,使用Leksell(GM592)脑立体导向系统行纹状体区立体定向移植术,术后按帕金森病猴模型修正评分量表标准进行行为学评分;并采用阿朴吗啡注射诱发旋转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动物均完成了实验,无死亡脱失。移植后2周,动物开始出现帕金森病猴模型修正评分量表评分进展性下降,至移植后4周,行为学评分与移植前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P&;lt;0.05);阿朴吗啡注射后动物出现朝向移植侧的旋转行为。结论:自体颈动脉体细胞团块纹状体内移植能够显著促进帕金森病猴的行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消化道钡餐及钡滞留拍片在肠神经元异常性便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考虑先天性巨结肠或巨结肠同源病等肠神经元异常便秘患者的全消化道钡餐、及钡滞留拍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为手术、术后病检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及巨结肠并巨结肠同源病提供支持.结论 全消化道钡餐及钡分时段滞留拍片,具有胃肠传输功能与胃肠生理、病理形态兼顾优势,可为肠神经元异常性便秘诊断、手术、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