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辽宁省在校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及行为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和参考意见。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10座城市的12 598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有0.94%(118名)的在校中学生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行为,滥用比例最高的为职业中学三年级学生(2.04%),滥用最多的物质是“笑气球”(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学习负担一般与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7,0.58,P值均 < 0.05),学习成绩班级排名后10名、每月零花钱≥500元、需要借助药物入眠与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93,2.52,4.29,P值均 < 0.05)。  结论  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问题不容忽视,应通过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联动,采取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认识、早期干预、咨询、治疗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   
2.
杨月明  杨红玉  廖剑波  王丹 《安徽医药》2018,22(10):2019-2021
分析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不足、上报意识不强等现状,借鉴美国、欧盟药品生产企业收集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方法和经验,探讨既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又适应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实际情况,能够切实可行的提高生产企业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胆红素三种提取方法的考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我省数据库中2004-2014年收集的242例ADR报告进行了分析。结果:ADR多发生在30 min之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3.1%)、全身性损害(24.88%)、呼吸系统损害(9.8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8.13%)。结论:该药ADR多数表现轻微,其过敏性休克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采用本院院内制剂通脉降脂丸治疗糖尿病并高脂血症30例,并与血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0例进行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4%。经临床观察,证明通脉降脂丸不仅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脂水平,而且还能改善高脂血症引起的眩晕,形体肥胖,胸闷气短等症状,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在疗效上,与血脂康相当,具有较好的治疗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胰岛素、血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分析以上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身高在各证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体重、体重指数及血糖在各证型间呈逐渐增高之势;甘油三脂在各证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证型之间呈逐渐降低之势。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上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仅根据某些检测指标而进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相关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糖尿病证型的诊断和疗效判断,重宏观、轻微观,防碍了该病的深入研究,为揭示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加速证型客观化研究的进程,近年来笔者对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中医证型与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流变学、血脂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查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早在50年代中期在研制人工牛黄的同时,曾用钙盐法分离制得胆红素,该法一直延用至今。但该法工艺繁琐,溶媒耗用量大,收率低(只达0.020~0.028%)。而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胆红素,其工艺操作并未明显简化,所用树脂须预处理和再生,收率仅达0.035%。作者采用氯仿直接提取胆红素法,大大地简化了工艺操作,节约溶媒和缩短了生产周期,其收率可达0.0469%,该法具有生产价值可用于生产。对上述三种方法考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