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 1,男 ,5 6岁。咳嗽 1个月 ,无咯血 ,发热 ,未诉吞咽困难。外院胸部CT及纤支镜检示“左上肺鳞癌”。诊断 :左上肺癌。于 1998年 2月在全麻下手术 ,于左胸第 6肋间切口 ,术中见左上肺叶近支气管开口处 4cm× 3cm× 2cm大小肿块 ,行左全肺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 ,病检报告 :左上肺角化型鳞癌。而患者术后 2周诉吞咽困难 ,X线造影、透视见食管中段约 6cm狭窄 ,诊断 :食管中段癌。于术后 3周再次在全麻下手术 ,原切口进胸 ,见食管中段 6cm× 5cm×4cm大小肿块 ,行食管癌切除 +颈部食管 胃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 ,痊愈出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肝组织解偶联蛋白(UCP)2的表达及意义,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能量代谢障碍与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1周组(B组)、梗阻性黄疸2周组(C组)、梗阻性黄疸1周再通1周组(D组)、梗阻性黄疸10 d再通1周组(E组)、梗阻性黄疸2周再通1周组(F组)。检测各组动物血清ALT、DBil、TBil水平;光镜下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UCP-2mRNA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B、C 2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较A组均升高(P值均0.05),C组升高较B组明显(P值均0.05)。光镜下可见B、C组肝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伴胆管增生,C组出现典型的肝细胞片状坏死。B、C 2组肝组织UCP-2 mRNA表达较A组升高(P值均0.05),C组升高较B组明显(P0.05)。胆道再通组后,D、E、F 3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光镜下观察肝脏形态改变也明显趋于正常。D组肝细胞UCP-2 mRNA的表达高于B组(P0.05),F组的表达低于C组(P0.05),D组的表达低于E、F 2组(P值均0.05),E、F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肝脏UCP-2 mRNA表达升高,随梗阻时间延长其升高趋势明显。解除梗阻时间早,则肝细胞再生活跃,UCP-2 mRNA表达暂时升高;解除梗阻时间迟,则肝组织损伤严重,再生缓慢,UCP-2 mRNA表达进行性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提示肝组织UCP-2 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能量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2007年1月行开腹胆囊切除术3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医源性胆道损伤、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若能准确把握开腹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操作,医源性胆道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已历经100多年的发展,是一种成熟和安全的手术方法.近年来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推广,胆囊切除的患者日趋增多.众所周知,胆囊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常见的解剖变异及较复杂的病理变化,使胆囊切除术成为一种有潜在危险性及后遗症的手术,如医源性胆道损伤及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等.这类并发症和后遗症成为经常困扰普外科医生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所行开腹胆囊切除术372例的体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开展的一门新兴微创技术,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操作经验的丰富,急性胆囊炎的LC治疗已由原来的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逐渐转变为常规手术。我院2002年至2005年间共行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切除术6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63例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19~76岁,平均47.1岁。本次胆绞痛发作时间:发作72小时以内手术者45例、发作72小时以后手术者18例,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疼痛、压痛,肝区叩击痛,体温高于38℃者35…  相似文献   
6.
李勇  康江晖  沈阳 《广东医学》2008,29(11):1855-1856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7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中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2例,无IV型病例。术前确诊7例。行胆囊切除术9例,胆囊大部分切除术4例,胆囊部分切除加瘘口修补术1例,胆囊造瘘术1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手术效果满意14例,并发胆瘘3例。结论B型超声是术前常规检查,ERCP、MRCP可以提高术前确诊率。手术方式应根据病理分型来决定。  相似文献   
7.
康江晖  曾弢 《医药导报》2007,26(7):765-766
目的 比较生大黄胃管内注入与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生大黄胃管内注入组(A组)47例与高位保留灌肠组(B组)49例,两组除大黄治疗方式不同外,其余内科综合治疗均相同。A组:生大黄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浸泡5 min后从胃管注入, 保留1 h,bid,疗程5~7 d;B组:生大黄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浸泡5 min后高位保留灌肠, bid,疗程5~7 d。观察两组治疗后发热、腹痛腹胀、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及总有效率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发热、腹痛、腹胀、排气排便的恢复明显短于A组。结论 生大黄在治疗急性胰腺上有明显作用,能促进胃肠道恢复,缩短疗程,高位保留灌肠更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勇  康江晖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1):745-745
患者,女,66岁。右上腹疼痛不适6d,疼痛向右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门诊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阴性,腹平坦、软,肝、脾肋下未及,上腹正中偏右压痛阳性,反跳痛阴性,肠鸣音正常,未扪及腹部包块。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2016 年8 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外科应用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105 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其中行肝左外叶切除术(II+III段)19例,左半肝切除术(II+III+IV段)33例,肝右前叶切除术(V+VIII段)15例,肝右后叶切除术(VI+VII段)17 例,右半肝切除术(V+VI+VII+VIII段)21 例。术后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3例,肺部感染8例,胸腔积液10例,肝功能不全11例,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患者。随访1 年观察,12 例患者失访,剩余93 例患者复发9 例。结论 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中选择性离断目标血管,依据肝组织缺血淤血的范围,选择正确的离断平面,实现肿瘤精准切除。该术式不仅减轻剩余肝组织的损伤,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肝功能衰竭的发生,便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1例行ERCP及EST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11例患者中胆管恶性肿瘤2例,胰头恶性肿瘤2例,术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停药1周)3例,术前合并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4例。ERCP及EST手术72 h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黑便,活动后乏力、心慌,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出血症状。2例保守治疗,9例内镜下止血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是临床上相对少见但较危险的并发症,严控手术适应证及精细操作,可降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出血后尽早内镜下止血,可有效阻止进一步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