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把AIC信息作为拟合多项式方次的判据,并在变温相转移催化动力学研究中应用,从而在拟合曲线精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小了多项式的方次,并使拟合曲线的自由度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 有机电合成具有悠久的历史。1834年,Micheal Faraday发现,在硫酸铜溶液中通过96,500库仑电量的电流时,总是沉积出一克当量的铜,从而正确地描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化学定律。但是,Faraday当时并不满意,因为有机酸的盐类好像不遵守他这个定律,电解时似乎发生了一些其他反应。其实,他是发现了氧化脱羧而后偶合的反应,因为当时他用醋酸作实验时,得到的主要产物是乙烷。2CH_3COO~-→CH_3CH_3+2CO_2+2e~- 十五年之后,也就是1849年,Hermann Kolbe用长链脂肪酸研究此反应时才弄清了其中究竟。这就是有名的Kolbe反应。所以,一般都认为,有机电合成是从Kolbe开始的。至  相似文献   
4.
大分子药物     
近十年来,在大分子化学领域中,尽管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有目的地合成一些高聚物以作药物应用,在当前仍然是未开拓的领域。一般说来,在生物体内,大分子与非大分子物质相比,可预期具有不同的实质性效果。某些大分子物质可能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是基于:(1)高分子聚合物注射到生物体  相似文献   
5.
草酸电解还原后,所得电解液不经分离提纯,可直接用于合成对羟基扁桃酸,收率达80%。后者用无隔膜电解槽电解氧化,即可得对羟基苯甲醛,收率约90%。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一类新的不对称吸咐诱导剂四环素类抗菌素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它们能被汞阴极吸附,若将它们作为苯乙酮不对称电还原时的手性吸附诱导剂,则所得电解产物α-苯乙醇具有光学活性。其光学收率为4.8~18.5%。产物α-苯乙醇的优势构型与光学收率受手性吸附诱导剂浓度与电极电势及pH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讨论了苯乙酮不对称电还原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
1916年,McLean发现肝素及其抗凝作用。1943年,Hahn发现肝素有澄清血脂作用。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肝素在体内激活了脂蛋白醋酶的缘故。但是,在人体内,肝素的这种效应维持时间甚短。注射后,血中脂  相似文献   
8.
<正> 一、官能团的变换伯醇与仲醇在阳极可以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但是,醇类的氧化电位高,所以一般说来直接氧化往往不很理想。为此,实践中常采用金属离子作电解媒介的间接氧化法。此时,电解槽中就形成了一个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周而复始,这种金属离子称为电解媒介(Electrolytic Mediator),它实际上是起传递电子的作用。从理论上讲,这  相似文献   
9.
<正> 苄基二氢异喹啉类化合物是合成具有特殊药理活性的阿朴菲类、吗啡二烯酮等生物碱的重要中间体,且本身也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因此,我们经Bischler-Napieraski法合成一系列的苄基二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其中发现一特列反应即:(±)N-(3,4-甲二氧基苯乙基)-α-甲氧基-邻-氯苯乙酰胺(Ⅰ)在成环时α-甲氧基氧化成羰基氧。反应后得到产物Ⅱ,未得到预计产物Ⅱ’.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1965年,Fraenkl等报道:钠、钾及锂等碱金属能溶在纯净的HMPA(Hexamethyl-phosphoramide)中而得到一种蓝色的溶液,并证实此蓝色与活泼金属溶在液氨中所出现的颜色相似,乃起因于其中所含溶剂化电子。一年之后,H. Norment报道了钾与锂在HMPA中所生成的这种溶剂化电子可使芳基脂基醚、芳基苄基醚及α-不饱和脂醚等发生还原裂解。但未见到有关二芳醚类化合物在Na/HMPA体系中被还原裂解的实例报道。为此我们考察了Na/HMPA体系中所生成的溶剂化电子对芳醚的还原裂解,其结果如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