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92例小儿颅脑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颅骨骨折18例,硬膜外血肿26例,硬膜下血肿11例,复合血肿并脑挫伤37例。结果 预后良好81例,中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 对小儿颅脑损伤应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及时手术,术后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单侧、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早期疗效。方法 28例重度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接受单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腰穿置管引流,对照组13例,接受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腰穿置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脑室积血清除时间,90d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实验组三、四脑室积血清除时间(3.4±1.3)d,对照组三、四脑室积血清除时间(3.1±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d后实验组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与对照组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颅内感染1人,对照组颅内感染2人,实验组1人于术后2个月因慢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腰穿置管引流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单侧脑室外引流清除三、四脑室积血速度与双侧脑室外引流相同,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的患者早期的疗效不一定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诊断明确后采用急性手术治疗33例,非手术治疗19例,采用规范化护理,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结果 52例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9,P< 0.05).结论 明确早期诊断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时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开颅手术800余例。其中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64例,由于观察细致,措施得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屈家虎  胡观成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98-210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每天3次,治疗10 d.分别于入院后d1、d3、d7、d14进行GCS评分,治疗d14时记录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于治疗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7、d14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病情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d14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个月后的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可降低其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疗效的临床因素. 方法 收集自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7d、术后6月改良的Rankin量表神经功能状态评分为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标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患者的性别、年龄、颅内出血、畸形血管团位置、畸形血管团大小、深静脉引流、Spetzler-Martin分级及动脉瘤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 结果 术后近期有29例(26.1%)患者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无颅内出血、有深静脉引流、畸形血管团大、畸形血管团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高及伴发动脉瘤与术后近期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呈显著相关性(P<0.05),性别、年龄与术后近期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相关性(P>0.05).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术后7d与术后6月的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有深静脉引流、病灶位于功能区、畸形血管团大、无颅内出血及伴发动脉瘤的患者,术后近期容易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术前对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程度的确定可对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分析骨瓣成形术治疗的36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经CT确诊,行骨瓣成形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单侧血肿(20mL者采用旁正中切口,单侧血肿≥20mL者采用枕后马蹄形切口或枕下倒钩形切口,双侧血肿采用正中切口。结果;术后复查CT横窦减压效果良好。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术后恢复良好29例,重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骨瓣成形术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安全且能更好地避免横窦受压,骨瓣复位符合解剖复位原则,可作为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屈家虎  胡观成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31-2332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颅脑外伤后患者脑水肿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脑外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应用亚低温治疗并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颅脑CT中脑水肿的面积和治疗期间GCS、GOS评分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伤后脑水肿逐渐加重至第7d达高峰期,之前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第14d开始两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GOS评分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6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评分结果良:好5例,中残13例,重残18例,植物状态生存4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1.2%。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尽早清除颅内血肿,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可提高特重型脑损伤的疗效,扩大缝合硬脑膜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占位性小脑梗死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手术治疗的25例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5例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接受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同期行枕下去骨板减压术,B组7例先接受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未同期行枕下去骨板减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后1年神经功能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GCS评分无差异,A组10例患者预后良好,4例患者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B组2例预后良好,1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A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B组患者.结论枕下去骨板减压同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是治疗占位性小脑梗死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