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波西汀对氯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疗程2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末测定体重、BMI、腰围、臀围、WHR、空腹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INS)水平等指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周后,研究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TG、TC、LDL、VLDL、血浆胰岛素(INS)均低于治疗前,HDL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无明显改变.GQOLI-74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失眠、便秘、出汗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波西汀可有效改善氯氮平所致的代谢综合征,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纳洛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32例难治性患者在原来抗精神病药不变的情况下合并纳洛酮肌注,进行2周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以BPRS和PANSS评定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0%和26.7%,对BPRS中幻听,关心身体健康症状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3%和40%,除2例因出现高血压而中断治疗外,未见其它严重副反应,揭示纳洛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尤其是伴有幻听症状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波西汀治疗氯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和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10例我院长期住院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疗程2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末测定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a)、空腹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INS)水平等指标,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评定对认知功能的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TG、TC、LDL、VLDL、血浆胰岛素(INS)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HDL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糖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ANS评分研究组即刻记忆、注意、延时记忆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瑞波西汀有效改善氯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秀茹 《河北中医》2005,27(7):527-528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较多,无论传统抗抑郁剂或新型抗抑郁剂对抑郁症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疗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003—09~2004—09,笔者应用电针治疗抑郁症30例,与文拉法辛治疗2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素伟  尹秀茹 《中国药业》2007,16(17):62-63
目的介绍丙戊酸钠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丙戊酸钠可用于预防及治疗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或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及冲动控制障碍等。结论丙戊酸钠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较广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精神障碍是导致青年自杀的重要因素,边缘人格障碍BPD作为准自杀行为的一般原因,具有很高的致死性,同时有情感障碍或物质使用障碍者,危险性更大。据报导1961至1980年(BPD)患者自杀数量日益增加,在15至20岁年龄组中,自杀率达7.6%。为此本文对1984年至1987年间58名瑞典城市青少年的自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58例连续发生的瑞典自杀青年,男女之比为2:6,平均年龄23.2岁(15~29岁)。通过与患者、患者父母、同胞  相似文献   
7.
背景:疼痛递质-P物质的表达变化与腰椎管狭窄症所引发的持续性腰腿痛密切相关。但缺乏对马尾神经受压所致腰椎管狭窄模型大鼠脊髓P物质不同时程变化的定性与定量参数的了解。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时不同时程脊髓内P物质的表达变化。设计: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象:实验于2003-02/20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组按取材时间不同分为2,4,8,12周组,每组6只。方法:制备大鼠马尾神经受压后的腰椎管狭窄模型,于2,4,8,12周进行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时间脊髓中P物质的表达。以光镜下神经元细胞核蓝色着色,细胞浆出现棕褐色颗粒定为P物质表达阳性。每例切片在脊髓横断面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间脊髓后角中P物质的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偶见神经元细胞阳性着色,但着色较浅。②术后2周组可见大量神经元细胞阳性着色,着色深,阳性细胞数5.08左右。③术后4,8,12周组P物质染色有一定波动,较2周组阳性细胞数降低。但2,4,8,12周组脊髓后角P物质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8&;#177;0.41),(4.02&;#177;0.35),(2.58&;#177;0.33),(3.45&;#177;0.22),(0.85士0.23),t=6.85,5.90,3.49,6.85,P&;lt;0.05或P&;lt;0.01]。结论:腰椎管狭窄症中马尾神经受压后,不同时程脊髓P物质的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这种表达是否与伤害性刺激持续传入导致P物质上升,对减轻脊髓水肿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认证。  相似文献   
8.
背景疼痛递质-P物质的表达变化与腰椎管狭窄症所引发的持续性腰腿痛密切相关.但缺乏对马尾神经受压所致腰椎管狭窄模型大鼠脊髓P物质不同时程变化的定性与定量参数的了解.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时不同时程脊髓内P物质的表达变化.设计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象实验于2003-02/20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组按取材时间不同分为2,4,8,12周组,每组6只.方法制备大鼠马尾神经受压后的腰椎管狭窄模型,于2,4,8,12周进行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时间脊髓中P物质的表达.以光镜下神经元细胞核蓝色着色,细胞浆出现棕褐色颗粒定为P物质表达阳性.每例切片在脊髓横断面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间脊髓后角中P物质的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偶见神经元细胞阳性着色,但着色较浅.②术后2周组可见大量神经元细胞阳性着色,着色深,阳性细胞数5.08左右.③术后4,8,12周组P物质染色有一定波动,较2周组阳性细胞数降低.但2,4,8,12周组脊髓后角P物质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8±0.41),(402±0.35),(2.58±0.33),(3.45±0.22),(0.85±0.23),t=6.85,5.90,3.49,6.85,P<0.05或P<0.01].结论腰椎管狭窄症中马尾神经受压后,不同时程脊髓P物质的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这种表达是否与伤害性刺激持续传人导致P物质上升,对减轻脊髓水肿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认证.  相似文献   
9.
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抑郁症作为常见的情绪障碍已引起全球关注,其复杂性已超出精神医学范畴。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并不鲜见,且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本文就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的关系、几种常见的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情况及综合医院的医师如何识别抑郁障碍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全部来自 1989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住院病人 ,符合CCMD - 2 -R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年龄≥ 6 0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前 17项总分 >17分 ,均在病人入院时评分 ,对多次住院者以最后一次抑郁发作的临床相进行分析。1 2 方法 自编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首发年龄、发病诱因、家族史、并发躯体疾病情况、临床症状、治疗及疗效等。将病人分为两组 ,即老年期首次抑郁发作 (简称老年组 )和中青年期有抑郁发作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