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胺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多胺在癌症患者体内合成与积累增多,可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但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商榷。本文分析目前已发表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或良性疾病患者体液中的多胺成分或比例变化的情况,对多胺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RP-HPLC法测定苦碟子中腺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然  王凯  陈晓辉  毕开顺 《中草药》2006,37(4):609-610
苦碟子,学名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Bge.)Hance,为菊科苦荬菜属(Ixeris Cass.)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之功效[1]。现代药理学和临床试验表明,苦碟子具有镇痛、镇静和心血管等多方面的活性,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2]。苦碟子主要成分有黄酮类、三萜类及腺苷等。研究表明,腺苷(adenosine)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组织细胞营养,改善缺血缺氧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的作用[3]。目前对苦碟子药材中腺苷的测定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建立了RP-HPLC法测定苦碟子中腺苷的…  相似文献   
3.
综合国内外食物垃圾处理机安装前后的对比研究,从居民使用成本和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角度探索家庭厨余垃圾经破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但将大量的食物有机垃圾转移至污水处理系统对其造成的长远影响有待进一步考量.  相似文献   
4.
大脑在绝经时着火了? 也许有一天,你从镜子里看到自己原来让人羡慕的满头青丝,不知何时已夹杂缕缕银发;接着不经意间,你发现自己变得焦躁、哕唆,常无缘无故发脾气,看不惯女儿睡懒觉、看电视,感觉老公变得冷漠……然后是,睡眠质量大打折扣——晚上睡不着,早上很早醒,上午没精神,中午很迷糊,下午非常困……素来喜爱清爽的你,竞不时感到自己的皮肤像着了火一样发烫,继而全身出汗,整个人黏黏腻腻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围绕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新任务,运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以先进的、有效的社会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对陈旧、落后、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方式、方法进行改造、改进、改革,构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社会管理框架、机制和制度的行为及过程[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结构与功能改变的特点,进一步探究PTN的病理机制,筛选PTN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对22例PTN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行T1WI高分辨率MRI扫描及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首先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得出患者较健康者脑灰质体积(GMV)存在差异的脑区,再将灰质体积存在变化的脑区作为兴趣区设立种子点,明确两组间功能具有明显差异的脑区链接。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TN患者组脑灰质总体积减小,脑灰质结构中,PTN患者的左侧前扣带回(ACC)、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中回、左侧海马体、左侧颞上回的GMV较健康对照组减少;患者左侧ACC的GMV与病程呈负相关。同时PTN患者左侧ACC与右侧额下回、左侧岛叶、右侧小脑CrusⅡ区的功能链接较健康者增强。结论 ACC是PTN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病理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同时ACC可能是PTN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80后"学生工作干部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对北京中医药大学"80后"学生工作干部进行调查,运用SPSS 20.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工作现状,探讨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改进和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栀子大黄汤UF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建立栀子大黄汤(Zhizi Dahuang Decoction,ZDD)的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全方与其组成药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P-UFLC法,以Shimadzu Shim-pack XR-ODS色谱柱(75 mm×3.0 mm,2.2 μm)为分析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建立ZDD的UFLC指纹图谱,标定51个共有色谱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的14个色谱峰;考察ZDD全方与各组成药味指纹图谱的相关性,对各共有色谱峰进行了峰位归属。结论 所建立的UF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快速、可靠,重复性好,可为ZDD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栀子大黄汤中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酒精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为该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灌胃给予栀子大黄汤(8 g·kg-1,按生药量计),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采用UH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2种环烯醚萜苷类(京尼平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2种蒽醌类(大黄酸和大黄素)和4种黄酮苷类(柚皮苷、异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的浓度,以芍药苷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异丙醇(1∶1)萃取,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方式检测。比较正常大鼠和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灌胃给予栀子大黄汤后8种活性成分的药动学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液中8种活性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延长。除大黄酸外,模型组大鼠血液中另外7种活性成分的半衰期(t1/2)和平均驻留时间(MRT0-t)较正常组延长,药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AUC0-∞明显增大,清除率(CL)显著减小。除Tmax外,大黄酸其他参数呈现出与另外7种活性成分相反的趋势。结论:栀子大黄汤中活性成分在健康大鼠和酒精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