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鸡眼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与摩擦,使皮肤角质增厚所致。鸡眼可分为两种,即硬鸡眼和软鸡眼,硬鸡眼如豌豆大小,为限局性圆锥状角质增生,其顶端嵌入真皮乳头,刺激神经未梢,故站立或行走时疼痛。我院自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由于病程长,患者对疾病不了解致血糖控制不良,逐渐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也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防病意识及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4岁以下儿童多见,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小儿以高热引起的惊厥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可伴有青紫、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白藜芦醇抗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明确其与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的关系。方法以pFLAG质粒为载体,构建VDAC1真核表达载体pFLAG-VDAC1。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白藜芦醇组、pFLAG-VDAC1-白藜芦醇组和pFLAG-白藜芦醇组。Western blot法测定VDAC1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LDH、CPK活性,线粒体肿胀实验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的开放。结果 A/R处理后,VDAC1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下降,LDH和CPK活性增高,mPTP开放;而白藜芦醇则能抑制VDAC1的上调,并降低mPTP开放程度,对抗A/R损伤;但VDAC1高表达的pFLAG-VDAC1-白藜芦醇组则可取消白藜芦醇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白藜芦醇抗A/R损伤作用与VDAC1密切相关,其可通过下调VDAC1从而防止mPTP的开放,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心室重塑指标和冠脉血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心室重塑指标和冠脉血流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冠脉血流,对于疾病的治疗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出院满意度、护理效果、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从广义上讲,凡是肠道黏膜局限性隆起并向腔内突起的病变即称息肉。但一般所指息肉为黏膜局限性隆起,不包括明显的进展期癌和黏膜下肿瘤。结肠、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研究直、结肠息肉的病理学特征,对指导其防治,降低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相关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20例病例的EBV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亲合力.结果:在120例儿童EBV感染患儿中,以血液系统疾病为多,其次是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入院时血清EBV抗体反应存在多种类型,抗EBV-CA-IgM阳性率达90.8%,随着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 应用氨苄青霉素出现药疹的并不少见,多在应用氨苄青霉素7—10天后出现大面积皮疹,奇痒而使患者烦躁、医嘱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药、和局部涂抹芦甘石擦剂,大约皮疹3—5天可逐渐消退,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但致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极为罕见,我科从1995年至今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8例肺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治疗转规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且死亡率高,其诱发因素为年龄偏大,免疫力低下,长期服用抗生素,激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