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寇海林  鹿育萨  张雪娥 《医学综述》2006,12(14):837-840
近年来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升高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就Hcy和PAI-1各自的特性、影响因素、同ICVD的关系及致ICVD的机理等几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航天某院连续2年的职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院职工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参加体检的航天某院职工的体检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年度、年龄及性别间主要检出疾病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2018~2019年该院职工体检异常情况检出率前10位包括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压、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脂肪肝、心电图异常、甲状腺结节、血尿酸增高、血糖升高和贫血。2019年较2018年职工总体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压、脂肪肝、心电图异常、甲状腺结节、血尿酸增高的检出率显著增高(P均<0.05)。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血糖升高和贫血的检出率稍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体检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压、脂肪肝、心电图异常、血尿酸增高和血糖升高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女性体检者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甲状腺结节和贫血的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龄组(≤39岁)、中龄组(40~59岁)和高龄组(≥60岁)三组间受检者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
陈铎  赵朝  李颖  寇海林 《海南医学》2024,(2):160-163
目的 探究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脉生理指标与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陕西航天医院收治的6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0)和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I术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术后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FFR、CFR、IMR是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FFR、CFR、IMR预测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736、0.654,灵敏度分别为82.10%、67.90%、71.40%,特异度分别为52.50%、70.00%、57.50%,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患者术后预后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9、8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便于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9月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及时间过程。结果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17例(35.42%)、扩张型心肌病7例(14.58%)、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5例(10.42%)。患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于病情恶化6h以内,约45例(93.75%)。结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后6h内死亡,需要密切关注该类住院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进行有效监护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健康体检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体检的36名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异常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干预前与干预12个月后被管理者血压(BP)、血糖(GLU)、血脂、尿酸(UA)、体质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健康管理干预12个月后,被管理者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BMI及UA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健康管理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体检结果异常人群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便于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9月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及时间过程。结果 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17例(35.42%)、扩张型心肌病7例(14.58%)、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5例(10.42%)。患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于病情恶化6h以内,约45例(93.75%)。结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后6h内死亡,需要密切关注该类住院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进行有效监护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提高。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常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正性肌力药物积极治疗后,心衰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或顽固性心力衰竭[1]。近年来HF的病理生理机制得到深入了解,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总体上RHF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对较差[2]。我们对R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持续泵入利尿合剂,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