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红梅  杨伟  刘晓娟  丁鹏 《安徽医药》2020,41(12):1461-1464
目的 比较容量目标压力控制通气(VTPC)联合压力控制通气(PC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9例NRDS患儿,按机械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50)与PCV组(n=49),联合组采用目标容量通气(VTP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CV模式进行通气治疗,PCV组则仅采用传统PCV+SIMV模式,治疗前、治疗6小时、治疗1天、治疗2天均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儿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体积分数(FiO2)的变化,上述相同时间点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酸碱值(pH)的变化,统计有创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AP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小时、1天、2天两组患者a/APO2、PaO2/FiO2均较治疗前上升,不同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6小时、1天、2天a/APO2、PaO2/FiO2均高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R、RR、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2天HR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1、2天RR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pH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组治疗2天HR,治疗6小时、1天、2天pH均高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上机时间均短于PCV组(P<0.05),其低碳酸血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均低于PC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PC+SIMV+PCV通气模式较PCV+SIMV模式可较好改善NRDS患儿氧合状态,缩短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宫红梅 《中外医疗》2008,34(34):6-6
目的 观察2~6岁健康儿童锌卟啉(ZPP)及其血红蛋白(Hb)和血铅的关系.方法 在2423例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IDA)272例,发病率为8.9%;话中毒发病丰23.1%. 健康儿童的ZPP平均值为(2.64±0.9)μg/gHb,上限为5.12μg/gHb,贫血儿童ZPP增高,ZPP与Hb相关系数为-0.625,呈负相关(P<0.05),铅中毒儿童与ZPP增高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 结果 ZPP可以作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结论 话中毒儿童与ZPP增高无相关性,不应作为筛查铅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建波  宫红梅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156-156,159
目的:评价新铍针治疗膝部滑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2例膝部滑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针灸组,治疗组以新铍针根据中医结筋辨证治疗,3次为1个疗程;针灸组取穴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鹤顶,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好转率为100.0%,针灸组好转率为74.6%。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铍针治疗膝部滑囊炎有较好的疗效,易学易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及早期预测方法。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5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例和同期无PPHN的相对健康儿50例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病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感染性肺炎(OR=43.665)、新生儿窒息(OR=33.682)、先天性心脏病(OR=30.548)、性别(OR=18.337)、宫内窘迫(OR=17.727)、混合性酸中毒(OR=7.975)、出生体重(OR=1.002)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测回归模型P=1/1+Exp∑(-13.511+2.909X1+3.777X2+3.517X3+2.875X4+3.419X5+2.076X6)的适配度的Chi-square检验结果为86.807,提示P0.01,模型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对高危患儿应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患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高压氧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1~12个月的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穴位加高压氧)18例,对照组(穴位)18例,治疗前后观察患儿认知、言语、运动等方面综合功能的改变。结果经3个疗程(每疗程治疗15 d,休息15 d)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认知、言语、运动等方面综合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效果较理想。结论穴位加高压氧对于小儿脑瘫的认知、言语、运动等功能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能明显增加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使脑水肿减轻.颅内压降低,增加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影区)的受损细胞供氧,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从而促进脑部病灶的修复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为了有效地促进昏迷患者清醒,减少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痛苦,对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4月收治的2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和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6~11岁儿童智力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南海市6-11岁儿童智力障碍的发病率及社会适应能力,分析其发病因素,以利及早防治。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收回调查问卷7456份,采用儿童韦氏智力测量表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能力量表(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修订本)进行测定,对7456名儿童进行筛选,相关资料输入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在7456名儿童中,经过筛选,其中83名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1.12%),社会适应能力与智力障碍呈正相关,发病因素与家庭遗传、双亲的文化程度及孕期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及早对疑似儿童进行确诊,为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及早期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者检测了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ng variant asthma,CVA)患儿与30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且持续1周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I)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c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以探讨ECP对咳嗽患儿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与非自发性气胸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9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6例新生儿气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儿分为自发性气胸组(16例),非自发性气胸组(20例),比较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气胸发生部位、压缩面积、治疗及结局有何差异。结果两组间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压缩面积、气胸部位及治疗结局均无显著性差异。自发性气胸组患儿中剖宫产儿所占比例高于非自发性气胸组(P=0.018),而需闭式引流比例低于非自发性气胸组(P=0.023)。结论剖宫产可能是自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与非自发性气胸相比,自发性气胸经保守治疗更易于自行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危重新生儿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2011年7月~2013年5月份收治的165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住NICU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治疗6h后再次进行动脉血乳酸测定,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根据6h血乳酸清除率将患儿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按入院时乳酸水平将患儿分为乳酸轻度升高人群和乳酸明显升高人群,分别比较两组内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乳酸明显升高患儿中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轻度升高患儿中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乳酸明显增高新生儿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而对于乳酸轻度增高新生儿的预后判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