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常伴有心理精神方面异常,如急躁、焦虑、抑郁等[1-2],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调查甲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高密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起住院治疗的80例甲亢患者为甲亢组,其中男性58例,女22例,年龄22~58岁,平均42.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5例,高中和初中37例,小学和文盲18例;现居城市46例,现居农村34例;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2.23年;临床表现:高代谢症状群、甲状腺弥散性、突眼、肿大、甲状腺闻及血管杂音等;实验室检查:TSH减低,FT3、FT4增高,甲状腺摄取131碘增高.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进行匹配,共100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6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患者,其中对照组81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试验组84例,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麻醉中、分娩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麻醉中、分娩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麻醉前改善[试验组:(6.3±0.7)、(6.6±0.6) mPa·s比(8.1±1.8) mPa·s,(3.8±0.6)、(3.9±0.4) mPa·s比(5.2±0.9) mPa·s,(3.1±0.8)、(3.2±0.7) mPa·s比(4.5±1.2) mPa·s,3.0±0.4、3.1±0.7比2.8±0.7,(1.2±0.2)、(1.1±0.5) mPa·s比(1.8±0.6) mPa·s,(5.3±0.8)、(5.3±0.7)g/L比(4.7±0.8) g/L;对照组:(7.9±0.8)、(7.5±0.7) mPa·s比(8.2±1.3) mPa·s,(4.5±0.4)、(4.5±0.4) mPa·s比(5.4±0.7) mPa·s,(3.7±0.8)、(3.5±0.8) mPa·s比(4.6±0.5) mPa·s,2.8±0.6、2.9±0.3比2.7±0.6,(1.6±0.4)、(1.7±0.1)mPa·s比(1.9±0.8) mPa·s,(5.0±0.9)、(4.8±0.8) g/L比(4.7±0.5) g/L,P<0.05];试验组在麻醉中、分娩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能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但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更明显,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胃癌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各30例,I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Ⅱ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方法,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术后6d检测两组血清CD3+、CD4+、CD4+/CD8+及IL-6、IL-10、TNF-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后2h、术后1d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I组下降水平大于Ⅱ组(P〈0.05);两组麻醉后2h血清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IL-10、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术后6d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有一过性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轻于全麻身麻醉方法,而对患者的炎性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压疮又名压迫性溃疡,它是由于局部的软组织持续受到压力,使血流动力学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组织与细胞缺氧、缺血、营养代谢紊乱而发生的坏死、变性的病理过程[1].住院患者中的压疮发生率为19%~11%[2].在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内科病房,创伤病房及老年病房和老人院中发生率较高.如今社会已逐渐步入了老龄化,老年人数量日渐增多,老年患病人群也随之增长.一是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和神经活力较低,机体控制能力较差,感觉功能减退,保护性反射也比较迟钝,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因老化而降低.二是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干燥,松弛,没有弹性,皮下组织变薄,使皮肤易损性增加而导致极易发生压疮.以上存在的两点因素使老年患者成为了压疮高发人群.压疮的出现可给老年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可以使病情加重,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本文中我们对住院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宋锡发  陈丽 《中国药业》2001,10(6):52-52
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心得总结,提倡建立中医临床诊疗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系本院医务人员,既往无心律失常病史。因上呼吸道感染于1999年3 月6日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 唑(每次1.0g,每日2次)和速效感冒胶囊治疗。服药后感轻微 胸闷、心慌,未加注意,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部分 呈二联律。当时拟诊病毒性心肌炎,停用速效感冒胶囊,并加用抗病毒、营养心肌等药物治 疗,效果欠佳。停用复方磺胺甲基异 唑后上述症状逐渐好转,患者自行停用所有药物,后 痊愈。  3月后,患者因左上肢皮肤损伤自行服用复方磺胺甲基异 唑,服药后又出现心慌、 胸闷,心…  相似文献   
7.
不同穿刺部位对腰椎-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不同穿刺部位对腰椎-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1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各55例),Ⅰ组腰椎穿刺点为L2-3间隙;Ⅱ组腰椎穿刺点为L3-4间隙,两组均在腰椎-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 的Apgar评分、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化、心率、需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手术开始时的麻醉平面、需要硬膜外腔追加用药的例数、麻醉期间低血压及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产妇、新生儿均未发生并发症.麻醉前后15 min MAP、心率、起效时间及1min新生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18例)、硬膜外用药的例数(7例)明显高于I组(2例、1例,x2=14.7、11.5,均P<0.01);Ⅱ组发生恶心、呼吸困难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6.4%、20.0%、1.8%)明显低于Ⅰ组(38.2%、47.3%、25.5%,x2=12.5、14.8、18.4,均P<0.01).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腰椎-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选择L3-4穿刺,可降低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