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理及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方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注射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大鼠血浆、脑组织神经肽Y(NPY)与神经降压素(NT)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脑组织;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NT水平明显高于血浆;糖尿病大鼠血浆和脑组织的NPY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脑组织N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中药组大鼠血浆和脑组织的NPY和NT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PY与NT在糖尿病大鼠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及其作用是有差别的;影响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因素可能与NPY和NT的分泌失调有关;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方具有调节糖尿病大鼠血浆和脑组织NPY和NT水平,从而防治糖尿病性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滋心阴胶囊加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胸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放射性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胸部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在放疗过程中,治疗组予滋心阴胶囊和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照组未用药。结果治疗组全部完成放疗,对照组24例完成放疗(80.00%);治疗组在心脏炎性反应发生率、心电图异常、放疗致心脏症状出现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加用上述中药,可有效避免心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渴停降血糖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消渴停对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消渴停具有预防胰岛B细胞凋亡,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抑制Fas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消渴停具有抑制Fas基因诱导胰岛B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中药治疗脂肪肝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疏肝健脾之法,应用自拟方治疗脂肪肝45例,总有效率为93.3%。强调疏肝健脾与活血软坚相结合,药宜清灵通透,慎补多疏。  相似文献   
6.
7.
消渴停对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凋亡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消渴停降血糖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消渴停对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B细胞凋亡阳性表达,而消渴停预防组大鼠胰岛B细胞分布均匀,胞核清楚,内外分泌部界限清楚;消渴停中、低剂量组大鼠胰岛中均有新生胰岛细胞和毛细血管。结论:消渴停具有预防胰岛B细胞凋亡,促进胰岛B细胞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多糖对SHR高血压大鼠血压和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HR高血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丹参多糖给药组,各7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卡托普利40 mg/kg、丹参多糖40 mg/kg灌胃给药。观察大鼠血压及COX-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丹参多糖给药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COX-2基因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丹参多糖具有明显的降压活性、下调COX-2基因的表达作用,是其降血压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房颤症状多变,病因复杂,属于临床疑难疾病。该文根据阵发性房颤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特征和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中所发现的其与年龄、多发慢性病等因素的相关性,从“心藏神,主血脉”的基础理论出发,围绕“心中神明不能自主”则发为“怔忡之疾”的基本病机,基于神与气、血、精之间的辨证关系,运用气血精神辨证理论探讨阵发性房颤的中医临床辨证思路和治疗关键,为阵发性房颤的中医复律治疗提供新的辨证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经》对气血精神的概念、功能以及气血精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和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精辟概括,从而奠定了气血精神辨证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有关气血精神病证的论述,充实和发展了气血精神辨证的内涵;近年来身心病证的增多,为气血精神辨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