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特点,评估P—VEP对上睑下垂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检测的意义。方法对53例2~4岁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进行P—VEP检查,比较双眼P—VEP的P100潜伏期及振幅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上睑下垂眼VEP P100波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P〈0.01),振幅低于正常眼(P〈0.01)。轻度上睑下垂眼P—VEP P100波振幅与中度及重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与重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上睑下垂眼P—VEP P100波潜伏期与中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重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双眼P—VEP P100波振幅及潜伏期存在差异,根据患儿视觉发育程度进行手术时机选择的同时,应注意术后矫正弱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Welchallyn Suresight一代(SS1)和二代(SS2)对屈光不正进行测量的可重复性与一致性,评价SS1和SS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51例2~16岁(平均年龄10.26岁)屈光不正患者,排除其他眼疾。先在自然瞳孔状态下用SS1和SS2视力筛查仪,Topcon电脑验光仪进行检查,后用0.5%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0—45 min,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记录屈光状态。可重复性研究采用个体分别测量,三次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以及重复系数作为重复测量精确性的分析指标。SS1、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数据,和视网膜检影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作为一致性的指标。结果(1)在球镜(-5D至+5D)和柱镜度数测量方面,SS1、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与散瞳后检影结果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球镜(-10D至+5D)和柱镜轴向测量方面,SS1、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与散瞳后检影结果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可重复性:SS1、SS2及Topcon电脑验光仪三者在球镜方面ICC均〉0.75,有很好的可重复性;柱镜度方面SS1的ICC为0.66,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ICC分别为0.88和0.99,SS2可重复性较SS1好;柱镜轴向方面SS1和SS2ICC分别为0.73和0.74,在除去柱镜度数小于0.5D的数据后SS1和SS2的测量可重复性有提高,分别为0.85和0.73。(3)95%一致性界限:SS1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D至+5D)方面为(-3.09,1.94)D,柱镜方面为(-1.76,1.75)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41.66,53.02)°,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D)方面为(-33.55,32.31)°;SS2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D至+5D)方面为(-3.15,1.83)D,球镜(-10D至+5D)方面为(-2.96,2.23)D,柱镜方面为(-1.26,1.27)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44.69,68.35)°,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D)方面为(-38.86,45.50)°;Topcon电脑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D至+5D)方面为(-2.57,0.94)D,球镜(-10D至+5D)方面为(-3.10,1.25)D,柱镜方面为(-0.61,0.54)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31.92,36.35)°,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D)方面为(-22.97,19.75)°。SS1和SS2的95%一致性界限均较Topcon电脑验光仪宽。结论自然瞳孔状态下SS1和SS2的屈光检查结果对于初步了解儿童屈光状态,发现可能导致弱视的严重屈光不正并指导下一步的临床处理有很大的意义。虽然在柱镜测量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不影响它在群体性筛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出生体质量<1000g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经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的眼位、注视功能及屈光状态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出生体质量<1000g、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的32例(64眼)患儿,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检查其注视功能、眼位,并散瞳验光。按治疗前眼底有无纤维增殖进行分组,观察两组屈光性弱视发生风险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32例64眼中近视眼者29眼(45.3%),近视度数为-0.75~-4.00(-2.03±0.71)DS;远视眼32眼(50.0%),远视度数为+1.00~+4.00(+1.78±0.76)DS;存在或合并散光者28眼(43.8%),散光度数为1.00~6.00(2.39±1.13)DC。所有患儿均为正位眼且中心注视,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75.0%(12/16);无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25.0%(4/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出生体质量<1000g早产儿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术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表现出中心注视及正位眼,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发生屈光性弱视的风险大于无纤维增殖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