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大量失血患者中早期输注冷沉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严重大量失血患者输注冷沉淀,比较分析输注冷沉淀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测定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输注冷沉淀后与输注前相比,aPTT、PT、TT明显缩短(P0.05),血浆Fbg水平在输注后显著升高(P0.05)。60例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包括手术,输注冷沉淀和抗感染等)后,24 h生命体征均得到一定改善,无因出血性休克的死亡病例。结论冷沉淀在大量失血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出血症征,加快创伤组织修复,提高大量失血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P53,P16,PRb的表达与宫颈上皮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珊  王鹤林  宋增武  易蓉 《江西医药》2011,46(2):120-122
目的探讨P16,P53和PRb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2例宫颈鳞癌和10例宫颈炎标本中P16,P53和PRb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在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为0%,90.9%,100%,其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为10%,36.1%,41.7%,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1.00);PRb的表达率为0%,95.5%,10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宫颈炎-CIN-宫颈癌的演变过程中,P16和PRb的表达成递增趋势,具有高度相关性(r=0.807,0.668),而P53的表达与疾病演变过程呈低度相关性(r=0.331)。结论 P16和PRb的表达强度在宫颈CIN到宫颈癌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升高,P53表达则主要出现在病变的早期阶段。P16,PRb和P5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CIN分级和宫颈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24岁.阴道镜发现宫颈Ⅱ度糜烂,下唇有一1cm×1.5cm大小外生性赘生物(图1),触之易出血,质稍脆.患者除白带稍多外无任何不适. 病理检查巨检:灰红色碎组织4块,约0.4cm×0.4cm×0.5cm大小,表面见细小乳头状突起.镜检:肿瘤组织表面见绒毛状乳头结构,乳头轴心为纤维间质,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乳头表面被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图2).部分细胞含有黏液,细胞核长杆状或卵圆形,轻度异型,有小核仁,单个居中,核分裂象可见,胞质透亮.肿瘤近基底部细胞成乳头或腺管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伴间质纤维增生.术后宫颈标本原病灶处见浅表浸润(图3).免疫组化:CEA和p16(+),bcl-2、vimientin和S-100(-). 病理诊断:宫颈绒毛腺性乳头状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中心血站进行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共45份进行检查,均采集肘静脉血液6mL,抗凝处理制成血液标本,将其分为A、B1、B2、C1、C2共5组进行保存。A组即刻检查;B组在4℃下保存,其中B1组保存8h,B2组保存24h;C组25℃室温下保存,其中C1组保存8h,C2组保存24h。分别检测A、B、C 3组总蛋白、清蛋白、总胆固醇、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钾离子、钠离子及氯离子水平。以A组检测结果为基准,分别比较A组和B组、A组和C组、B组和C组检测结果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检测结果和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测结果和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AST、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检测结果和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测结果和C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测结果和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组检测结果和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检测结果和C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检测结果和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检测,若不能及时检测应存放于4℃冰箱或25℃室温条件下密封,且保存时间不宜超过8h。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血液ALT不合格原因分析和减少血液ALT不合格报废措施。方法:通过:2140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五项指标初复两次检验HBsAg、梅毒抗体、抗-HIV、抗-HIV采用ELISA法,ALT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结果:ALT不合格率为3.29%高于其它四项不合格率总和,占总不合格比例达53.4%结论:ALT与献血前饮酒、剧烈运动、在运输途中RBC被破坏、柠檬酸抗凝及未能充分离心都有可能造成ALT结果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街头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OCI)的关系,旨在提高街头献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榆林市865例街头献血者的检查资料,检测入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外周血HCV RNA、血ALT水平,分析865例街头献血者检测结果,并对ALT异常献血者OCI筛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LT水平与外周血HCV RNA的相关性。结果 865例献血者中,ALT正常献血者686例,占79.31%,ALT异常者179例,占20.69%,ALT异常者HCV R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献血者(P<0.05);179例ALT异常献血者中共68例外周血HCV RNA阳性,其中外周血HCV RNA阳性者ALT水平明显高于HCV RNA阴性者(P<0.05);ALT水平与外周血HCV RNA载量呈正相关(r=0.346,P<0.05)。结论街头献血者不仅需常规检测ALT水平,且需重视对OCI筛查以及外周血HCV RNA的检测,以提高街头献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