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5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回顾分析35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因素,为探索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988年3月至2000年10月35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未经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Ⅲ期134例,37.75%;Ⅳ期221例,62.25%),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观察疗效和生存期,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无CR病例,PR101例,SD147例,有效率为28.45%,肿瘤控制率为69.86%,中位生存期为16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8.41%、29.35%、14.60%和8.60%。Ⅳ期患者只闰生存期为14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62%、25.59%、12.70%和6.7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后ECOG评分改善+稳定(P=0.0440)和二线化疗失败后原方案加用γ-IFN或TAM及原发灶放疗等可能有利于生存期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研究表明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扩增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可能相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了EGFR基因扩增在不同人种以及不同治疗情况下的预后意义.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中文数据库中研究细胞EGFR基因扩增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根据欧洲肺癌工作组提供的专门的评分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收集每个文献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应用meta分析对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共入选17篇文献,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的12项研究共入选病例1 221例,结果显示扩增阳性患者预后优于扩增阴性患者(HR=0.82,95%CI:0.68-0.99,P-0.04);欧美人种基因扩增阳性对EGFR-TKI疗效有明显的预测作用(Hg=0.42,95%CI:0.31-0.57,P<0.001).未应用EGFR-TKI治疗的8项研究共入选病例658例,结果显示扩增阳性与阴性患者死亡风险相当(HR=1.1 4, P=0.12);其中亚洲人中基因扩增者较未扩增者预后差(HR=1.88,95%CI:1.21-2.93,P=0.00s).结论 EGFR基因扩增在欧美人中可能是EGFR-TKI治疗的阳性疗效预测指标,对于亚洲人预测意义不明显.另外,在未接受EGFR-TKI治疗的亚洲人中,EGFR基因扩增阳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并制备表达人CD137L蛋白的5型重组腺病毒(Ad5-CD137L), 并初步研究其在小鼠中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将密码子优化CD137L蛋白的表达基因插入pDC316穿梭质粒,并与pBH-GloxΔE1,3Cre腺病毒骨架质粒, 共同转染HEK293细胞, 构建Ad5-CD137L种子。扩增并纯化后, 对所得Ad5-CD137L重组腺病毒的插入目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鉴定。检测Ad5-CD137L在C57BL/6小鼠体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抗肿瘤免疫水平。结果成功地构建了Ad5-CD137L, PCR和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目的基因与构建理论值相符。免疫荧光法鉴定Ad5-CD137L能在HEK293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 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该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 000, 与理论值相符。与空腺病毒相比, Ad5-CD137L能显著诱导小鼠特异性IFN-γ(t=6.315, P=0.003), 抗肿瘤免疫效果更显著(t21 d=8.275, t29 d=4.492;t39 d=5.101, P均<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Ad5-CD137L, 该重组病毒具有...  相似文献   
4.
305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是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之一,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拟探讨骨扫描、MRI、CT、X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骨转移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16年我组连续诊治的561例晚期NSCLC的骨扫描检查,并与MRI、CT、X线检查骨转移方法对比。结果561例骨扫描中阳性455例,155例经临床排除骨转移,300例经临床、MRI/CT/X线证实或病理等证实为骨转移,假阴性5例,共305例骨转移。骨扫描总敏感性为98.36%,特异性为39.45%,准确度为71.48%。305例骨转移患者中有症状者138例,无症状者144例(47.21o.4),未记载者23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在周围扁骨,骨磷治疗,无症状为有益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骨扫描对于肺癌骨转移筛查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核素骨扫描可成为肺癌分期检查的筛查手段。骨扫描的不典型阳性病灶。可辅以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安彤同  刘叙仪  方健  王洁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1):1212-1214
目的:回顾性分析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全身化疗过程中,原发灶放疗与否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188例Ⅳ期NSCLC患者(1999年12月至2004年1月)接受合铂方案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疗效达PR或SD者。其中63例择期予以原发灶区放疗,简称放疗组;125例未行原发灶放疗,简称非放疗组。比较两组生存期、安全性。结果:全组188例患者1年生存率(SR)48.9%,中数生存期(MS)12个月。放疗组1年SR77.8%,MS15个月;未放行组1年SR41.6%.MS10个月。两组SR差别明显(P=0.025)。全组疗效达PR者(74例),放疗组(37例)与未放疗组(37例)MS分别为17和13个月,1年SR分别为84.2%和66.7%,但生存趋势无差别(P=0.454)。疗效SD者,两组MS分别为12和8个月,1年SR分别为45.0%和24.6%,生存率差别明显(P=0.0027)。放疗组中无WHOⅢ~Ⅳ度血液学毒性.WHOⅢ度的放射性肺炎7例(11.1%),需静脉营养支持的WHOⅢ度食管炎1例(1.5%)。结论:Ⅳ期NSCLC在全身化疗基础上择期行原发灶放疗,有延长生存期作用,对化疗达SD者似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外显子19和21突变的技术平台.方法 同时收集2004年4月至2007年1月在北京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30例晚期NSCLC患者的血浆和肿瘤组织标本,采用DHPLC法检测EGFR外显子19和21突变并用测序法验证,应用x2检验分析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J)表示相对危险度,所有统计检验均为舣侧概率检验.分析在血浆和肿瘤组织标本中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及DHPLC法与测序法的一致性.结果 230例血浆标本中EGFR突变率为34.3%(79/230),肿瘤组织中为33.5%(77/230).血浆和肿瘤组织突变阳性检出一致性为79.7%(63/79,k值为0.74).与测序法相比,DHPLC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和91.9%(k值为0.88).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EGFR突变与病理类型(OR=3.38,95%CI 1.81~6.36,P<0.05)、吸烟史(OR=1.61,95% CI 1.13~2.28,P<0.05)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晚期NSCLC患者血浆EGFR突变率与肿瘤组织的突变率具有高度一致性,DHPLC法可作为EGFR突变检测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CpG1826作为疫苗佐剂评价其与铝佐剂对大肠埃希菌表达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的协同增强效果。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高效表达SARS-CoV-2亚单位抗原,纯化后加入CpG1826和铝佐剂。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铝佐剂疫苗组、CpG+铝佐剂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于0...  相似文献   
8.
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明确医院的护理因素与住院病人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作者对安大略省的 75所重症监护医院进行了回顾性病历研究。理论依据 指导该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从以往有关病死率研究的文献中总结出来的。研究者假设 :住院病人病死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因为注册护士 ( RNs)与住院病人频繁地接触 ,她们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及早地发现并迅速地阻止致死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还假设下面几个护理变量与病死率降低有关 :( 1 )增加护理人员 ;( 2 )提高 RNs的综合技术能力 ;( 3)为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探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肺内复发转移与第二原发肿瘤(Second primary tumor,SPT)的分子遗传学差异以助鉴别诊断。方法 1994年1月至2002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Ⅰ-ⅢA期NSCLC患者,术后2—7年(中位2.8年)发现病理类型与原发NSCLC相同的肺内孤立肿瘤(腺癌7例,鳞癌14例),将之与相应的原发NSCLC石蜡包埋组织配对,以非恶性肺组织为对照,在显微组织切割基础上分离其DNA,应用PCR为基础的微卫星分析方法检测8个定位于染色体3p、9p及17p区域的高密度微卫星位点,确定每一位点在相应配对肿瘤组织中杂合性丢失的异同,并结合临床特点分析肺内孤立肿瘤是复发转移还是SPT。结果 根据临床及影像学特点,9例患者肺内孤立肿瘤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其中7例配对肿瘤组织在3p、9p及17p8个微卫星标志上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位点相同,提示肺内孤立肿瘤与原发NSCLC具有共同的克隆起源,支持肺内转移癌的诊断。4例肺内孤立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倾向SPT,其配对肿瘤3p、9p及17p上8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条带不一致,表明肺内孤立肿瘤克隆起源相异于原发NSCLC,支持临床SPT的诊断。另8例肺内孤立肿瘤患者术前不能判定系SPT还是肺内转移,其中6例配对组织3p或3p与17P微卫星位点杂合性丢失模式一致,但9p或17p杂合性丢失不一致,临床随访发现该6例肺内孤立肿瘤术后6—13个月内可见肺内或远处转移,支持肺内孤立肿瘤为转移癌的诊断;2例配对肿瘤虽有一致的9p或17p微卫星位点杂合性丢失,但3p的杂合性丢失模式不一致,临床倾向SPT。结论 对NSCLC术后肺内孤立病灶,3p、9p、17p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其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有助于鉴别系肺内转移还是SPT,其中3p的杂合性丢失可能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541例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随着女性肺癌发病率的攀升,其独特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及良好预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41例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死亡。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腺癌占80.2%(434/541),总体中位OS为15个月(95%CI:13.87-16.13),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3.7%和3.20%。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ECOG评分、体重下降、临床症状、血行转移和一线治疗后化疗方案数>1、一线化疗有效、曾接受靶向治疗或放疗均与中位OS明显相关(P值均<0.05)。治疗前体重下降、ECOG评分、靶向治疗及一线化疗有效为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体重下降、ECOG评分、接受靶向治疗及一线化疗有效可能成为女性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