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术室是为病人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技术部门 [1] ,因此手术室护理是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 ,导致护生见习机会少 ,对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制度难以形成感性认识 ,因而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后 ,容易出现心理紧张 ,错误百出的局面 ,对学生以后的实习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适当调整了教学计划 ,增加了手术室护理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利用电化教学设备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外科护理学》手术室工作理论课讲完之后 ,组织学生观看录…  相似文献   
2.
刘彩莲  季秀娟 《浙江实用医学》2004,9(6):403-403,45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损伤病人30例实施俯卧位通气,监测体位变动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中24例(80%)氧合状况显著改善,且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无明显变化.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是一种简易有效、无创的辅助通气手段,能改善组织供氧,防止肺损伤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相对不足,导致在校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劳动者。如何在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学习氛围不浓厚的情况下,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项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凭借多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调整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做法介绍如下。1经常对学生调查访谈,以了解其学习难点和学习兴趣所在在外科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治疗组服药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作对比,观察壮骨颗粒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壮骨颗粒+迪巧,对照组只服用迪巧。结果壮骨颗粒组治疗后血清中的PINP、β-Crosslaps及N-MID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腰椎(L2-L4)BMD提高(P<0.05);壮骨颗粒能改善绝经后女性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迪巧组。结论壮骨颗粒是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提高骨量、改善骨代谢情况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对患者自理能力的评估,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的不同级别护理。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两位护理前辈所倡导,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国内将护理级别分为4个等级,即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患者入院后,由医生根据其病情确定护理等级,下达医嘱,并分别在住院患者一览表和床头卡上设不同标记,提示护士根据医嘱和标记具体落实,由护士长进行督促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缓释片与普通片(降血糖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普通片)与试验组(口服缓释片)。治疗12周后,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变化评价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疗效。结果试验组餐后2h血糖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的2h内血糖曲线下面积非常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实验室检查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过程中,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2%,11.3%。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和普通片在为期12周的研究中有相同的降糖、降脂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约 6 0 %发生营养不良 ,且已证明营养不良是COP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 。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摄入量不足、消耗量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2 ] 。 2 0 0 0年 11~ 12月对我院收治的 6 0例COPD病人进行营养分析 ,对其出院之后的稳定期实施营养干预。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患者 6 0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 6 6岁 ,病史 2 0~ 5 0a ,急性发作 1~ 4次 /a ,住院时间 19~71d。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COPD诊断分级标准[3] 。体重、体重指数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60例COPD稳定期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病人年龄、病史、肺功能、消化功能、饮食习惯和个体营养状况制定食谱,并由营养师监督实施。结果:60例病人营养干预1年后,除水果、奶类外,和类食物摄入量均高于营养干预前(t=2.79,3.98,2.87,3.31;P<0.01),上臂围、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均较营养干预前明显增加(t=7.29,6.57,5.14;P<0.05)。肺功能较营养干预前明显改善(t=2.87,7.85,5.63;P<0.01)。营养干预前、后病人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t=3.71,3.25;P<0.01)。结论:对COPD稳定期病人进行营养干预,可提高病人的呼吸肌力,改善肺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