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恶性胶质瘤主要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是影响颅内肿瘤病人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重要且独立的影响指标之一[1]。新技术有助于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脑肿瘤。本文就荧光显像技术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进行综述。1神经外科常用的荧光染料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odium,FLS)、δ-氨基-γ-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和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为目前神经外科使用较多的荧光染料。  相似文献   
2.
正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0%,占颅内恶性脑瘤的80%~([1])。2016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颠覆性地改变了胶质瘤传统形态学分型方法,并第一次以分子分型作为肿瘤分型的核心依据,共分为8个,即弥漫性星形细胞(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少突胶质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5岁,因"查体发现肺部阴影9个月"于2019年12月10日入院. 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未行系统诊治.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家族性疾病史. 入院查体:血压:129/74 mmHg,心率:59次/min,窦性心律,律齐,触诊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各瓣...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颈动脉病变常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因而把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IMT)增厚和斑块形成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而且颈动脉颅外段(ECCA)位置表浅容易探及,近年来被大量应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在目前用于诊断颈动脉疾病的多种检查技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最常用的2种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CDFI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颈动脉颅外段(ECCA)斑块的检出效能及对斑块类型和稳定性的评估能力。方法对48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硬化及狭窄患者行CDFI及MS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斑块的检出能力及对斑块类型和稳定性判断的差异。结果CDFI与MSCTA对斑块的检出能力及对斑块类型的判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评价斑块稳定性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18)。结论CDFI及MSCTA均可准确检出斑块,无创、有效地评价易损斑块,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 A组:单纯静脉注射异丙酚2.5 mg/kg,B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 mg/kg+布托啡诺10μg/Kg, C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 mg/kg+芬太尼2μg/kg,观察三组患者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异丙酚的用量。结果 B组及C组诱导时间均快于A组(P〈0.05),苏醒时间B组快于C组,且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与布托啡诺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不仅可以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快且安全,诱导无呛咳。  相似文献   
7.
正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主要发生于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眼葡萄膜及软脑膜等组织~([1])。颅内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中枢神经系统较罕见的一种肿瘤,预后差,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颅内原发性MM占颅内原发肿瘤的0.18%~0.56%,颅内继发性MM占颅内转移瘤的2%~7%~([2])。颅内原发性MM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多误诊。本文就颅内原发性MM诊治进展进行综述。1临床特点原发性颅内MM主要由起源于神经嵴的软脑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新疆地区新疆维吾尔族(简称维族)、汉族胶质瘤Ki-67、S-100和GFAP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明确的胶质瘤260例,其中维族91例(维族组),汉族169例(汉族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两组胶质瘤Ki-67、S-1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 汉族组胶质瘤Ki-67、S-100和GFA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7%、74.0%、68.6%;维族组胶质瘤Ki-67、S-100和GFA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3%、79.1%、70.3%;两组胶质瘤Ki-67、S-100和GFAP表达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Ki-67表达水平与胶质瘤WHO分级均呈明显正相关(rs汉=0.616,rs维=0.742;P<0.001),而S-100表达水平(rs汉=-0.488,rs维=-0.405;P<0.001)和GFAP表达水平(rs汉=-0.533,rs维=-0.384;P<0.001)均与胶质瘤WHO分级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尽管Ki-67表达水平与胶质瘤WHO分级均呈明显正相关,S-100和GFAP表达水平与胶质瘤WHO分级呈明显负相关,但我国新疆地区维族和汉族胶质瘤Ki-67、S-100和GFAP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夹闭术治疗的28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结果 2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70 h,平均38.5 h;穿刺成功27例,失败1例(脑室受压后狭小)。28例均无因穿刺诱发的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术后发生言语障碍1例、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发作1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4例出院前因病情较重而无法完成CTA检查;其余24例CTA检查显示,23例动脉瘤瘤颈夹闭完全,1例显示夹闭不全。术后随访3个月~1年,22例CTA或DSA复查显示瘤颈夹闭完全、动脉瘤未显影。结论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采用夹闭术治疗,术中改良Paine点穿刺术可有效、迅速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有助于动脉瘤的显露,提高夹闭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