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口服药物肠道吸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法、体内法和在体法,对这3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鉴于在体肠灌流法操作简便、技术成熟、可控性强,同时又保证了神经内分泌调节与淋巴液血液供应的完整性等特点,更能反映药物吸收的真实情况,因此重点介绍了在体肠灌流法,并对在体肠灌流法中使用的循环灌流法和单向灌流法常用的几种灌流液体积校正方法等进行综述,为研究口服药物肠道吸收试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保证试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认为应根据所研究药品的性质、实验要求、试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试验方法,进而为药物剂型的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小肠灌流液中头孢克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 考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头孢克洛在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 为临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模型, 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 HPLC测定灌流液中头孢克洛, 计算头孢克洛肠吸收参数。结果 头孢克洛在各肠段均有良好吸收, 小肠不同部位头孢克洛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与有效渗透系数(Peff)大小为十二指肠> 空肠≈回肠, 各肠段间的吸收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时, 头孢克洛在全场段的吸收均有所减少, 十二指肠处显著减少(P<0.05), 其他肠段处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会影响头孢克洛的小肠吸收, 因此两药联合使用时产生较好的药效不是通过促进头孢克洛的吸收而实现的, 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槲皮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毒性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溶解性差,不易吸收,影响了其开发和利用。本研究以槲皮素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烃基化衍生物,并考察这些衍生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促凋亡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槲皮素进行乙酰化保护,在乙腈中以不同试剂烃基化,产物经重结晶和柱层析法纯化,以MS、1HNMR、13CNMR、NOESY进行产物分子量测定及结构表征。测定各产物在DMEM培养基中的溶解度,选取溶解度较好的产物,以MTT法测定其对MCF-7 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HPLC法测定其在MCF-7细胞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选取IC50较小的产物,分别以AV-PI双染-流式细胞术、DAPI染色、DNA片段化分析考察其对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分别经DCFH-DA染色和JC-1染色测定衍生物对MCF-7细胞中ROS生成量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MTT法测定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及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衍生物促凋亡作用的影响,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对槲皮素烃基化得到了7种衍生物,其中,7-O-丁基槲皮素(BQ)和 7-O-香叶基槲皮素(GQ)在DMEM中的溶解度均大于100 μmol/L,对MCF-7细胞的IC50分别为(22.6±2.2) μmol/L、(43.5±2.1) μmol/L。BQ及GQ在MCF-7细胞中的蓄积浓度比高于槲皮素数倍,且在细胞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对MCF-7的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槲皮素。作用机制研究表明,BQ及GQ对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是由AIF及Endonuclease G引起的caspase非依赖性凋亡导致的。 【结论】 以槲皮素为原料获得的烃基化衍生物BQ和GQ显示出较好的溶解性和对MCF-7细胞的促凋亡活性,为槲皮素衍生物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