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P = 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P = 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 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2、P = 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 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HIV患者合并诺卡菌肺炎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 采集2013年8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 498例HIV患者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对培养生长的可疑菌落进行质谱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7株诺卡菌,5株来源于肺泡灌洗液标本,2株来源于痰液标本.经质谱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和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方法]根据HBV基因组DNA正负链上下游缺口序列,设计3个相对保守的引物,建立HBV cccDNA半套式PCR,并用该法检测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结果]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5例HBV cccDNA阳性,阳性率为36.5%。HBV cccDNA阳性组的HBeAg、HBV DNA、ALT和AST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但两组的HBsA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HBV DNA≥10^5组的HBV cccDNA检出率为58.3%(35/60),明显高于HBVDNA〈10^5组(0%,0/36)(P=0.000);HBeAg阳性组的HBV cccDNA检出率为50.9%(28/55),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7/41,17.1%)(P=0.001)。[结论]半套式PCR方法简便,可用于测定血清中HBV cccDNA,以评价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脑脊液检测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CM患者70例,分别采用真菌培养法、墨汁染色法、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结果患者脑脊液外观均为无色透明,不浑浊,常规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其中白细胞计数为(27.6±31.9)个/微升,血糖水平为(2.74±0.67)mmol/L,蛋白水平为(69.8±53.9)mg/L。外周血中CD4+T细胞计数为(29.9±25.3)个/微升,其中54例50个/微升,15例为50~100个/微升,1例为105个/微升。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70/70),真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1%(40/70),墨汁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0.0%(56/70)。对真菌培养阳性的40株隐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37株,中介3株。临床采用单一或联合的抗真菌药对70例AIDS合并CM患者进行治疗,好转48例,未愈15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0%。结论采用墨汁染色法、真菌培养法及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AIDS合并CM患者的早诊断,可大大提高CM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CK-MB检测方法的选择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4月未合并心脏疾病的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547例、健康对照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5例;其中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艾滋病患者2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332例;用免疫抑制法和质量法检测其CK-MB.结果 同健康对照相比,入组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异常升高比例较高,而使用质量法检测CK-MB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CK-MB活性和质量均明显升高且相关性高.结论 免疫抑制法在检测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CK-MB时,受用药等因素影响CK-MB活性假阳性率较高,质量法在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CK-MB检测时是更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分型中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利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组样本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测定.结果:病毒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分型血清中ACE活性变化的顺序由低到高为:正常对照组(24.71±9.43μmol/L),梗阻性黄疸(28.75±13.04μmol/L)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43.81±15.01μmol/L),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46.97±17.40μmol/L),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53.01±16.38μmol/L),乙肝后肝硬化(72.29±20.26μmol/L),慢性重型病毒性乙型肝炎(74.12±21.04μmol/L).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ACE活性显著高于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患者,各组肝病患者血清ACE活性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高于80%,40%-80%之间,低于40%时,ACE活性分别为44.01±11.27μmol/L,57.65±13.22μmol/L,72.62±12.31μmol/L.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病毒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分型中血清ACE的活性变化,对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及鉴别肝细胞性与肝外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TV变异位点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临床实验室PCR室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使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出的18例HBV多聚酶序列ETV耐药位点[T184、S202和(或)M250]变异阳性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有7例(38.9%)肝硬化患者,16例(88.9%)为核苷(酸)类药物经患者,且大多在LAM或LdT治疗失败后采取单药序贯治疗,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12例患者为典型的ETV耐药位点变异,均为(L180M+M204V)+T184A/L或S202G变异,其中12例(66.7%)患者检测出T184位点变异,6例患者(33.3%)检测出S202变异,未检测到M250位点的变异。有6例患者为不典型的ETV耐药位点变异,仅检出T184单一位点变异,此6例患者既往均未服用过ETV治疗。结论核苷(酸)类药物经治患者单药序贯治疗及患者的依从性差是ETV耐药发生的主要原因。ETV耐药一般在L180M+M204V变异的基础上再加上T184、S202和(或)M250位点变异,但M250位点变异少见,而单一T184位点变异阳性并不代表对ETV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慢性肝病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率分布情况,以探究慢性肝病与糖脂代谢之间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的2 543例慢性肝病患者,检测其血清血脂及血糖指标。结果 各组慢性肝病血脂异常率分别为:脂肪性84.22%、药物性81.88%、HBV感染性77.80%、免疫性75.45%、酒精性66.14%、HCV感染性64.53%。各组慢性肝病血糖异常率分别为:脂肪性32.39%、药物性24.16%、HBV感染性26.91%、免疫性24.55%、酒精性25.98%、HCV感染性16.24%。各组慢性肝病糖脂合并异常率分别为:脂肪性30.42%、药物性21.48%、HBV感染性22.51%、免疫性19.09%、酒精性23.62%、HCV感染性10.68%。结论 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糖脂代谢异常有一定差异,脂肪性肝病异常率最高,而HCV感染性肝病异常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