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联合甲胎蛋白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隔日给药方法及疗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光富  朱传林  孙文峰 《肝脏》2007,12(6):516-517
拉米夫定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药物之一,其疗效肯定,对HBVDNA抑制率达80%以上,为临床广泛应用,但停药后HBVDNA阳转高达40%,而长期应用易产生YMDD耐药。为寻求有效的给药方法及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和费用,减少耐药的发生,达到长期抑制HBVDNA的目的,本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连续服用拉米夫定24周后,改为隔日给药,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2004年3月—2005年10月本院肝炎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共320例,其中部分患者服药24周,达到血清HBVDNA阴转,ALT复常,HBeAg阴转,或者抗-HBe阳转者共5…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提高拉米夫定(贺普丁)抗乙肝病毒的疗效,减少贺普丁的耐药性及停药后反跳。方法 将2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75例,给予贺普丁100mg/d,序贯干扰素α2b300万U,隔日肌注1次,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μg肌注,1次/2周。(贺普丁连用9个月,第10个月改为隔日1次,疗程1a。干扰素及微卡在贺普丁治疗后第7个月开始应用,疗程6个月)。Ⅱ组68例,贺普丁联合干扰素,剂量和方法及疗程同工组。Ⅲ组60例,单用贺普丁100mg,1次/d,疗程及方法同前2组。结果 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Ⅰ组比后两组为好,差异显著(P〈0.01)。结论 贺普丁联合干扰素及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在较快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等方面较Ⅱ、Ⅲ两组为好,而且在停药后复发率远较其他组为低(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东地区居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4月 - 11月在丹东市某医院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且在该市居住10年以上的65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情况,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650名检测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8.61%,其中男性379人,阳性率73.61%,女性271人,阳性率61.62%,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χ2 = 10.551,P = 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χ2 = 6.873, P = 0.008)。有返酸现象的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更高(χ2 = 7.51, P = 0.00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经常吃烧烤、常吃腌制食品、消化性溃疡疾病史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常吃大蒜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丹东市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能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植入材料在医疗、整形和美容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与之相关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频频发生."奥美定"作为一种软组织填充材料,曾在我国广泛用于注射隆胸、隆颊和隆臀.2002~2005年全国各地收到大量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涉及:炎症、感染、硬结、团块、质硬、变形、移位和残留等.至2006年SFDA对该产品紧急叫停,使用该产品的患者已达30万人,成为我国自输血感染艾滋病后又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脱氧佛波醇乙酸酯(12-deoxyphorbol 13-acetate,Prostratin,DP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NB4和U937细胞分化的影响,并证明其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KC/ERK)通路诱导细胞分化。方法 1μmol/L DPA作用HL-60细胞3 d后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不同剂量的DPA作用HL-60、NB4、U937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表面标志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ERK蛋白磷酸化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抑制剂和PKC抑制剂对细胞分化表面标志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MEK抑制剂和PKC抑制剂对ERK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DPA可诱导HL-60细胞出现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形态。DPA剂量依赖性地诱导AML细胞CD11b表达。DPA在诱导分化剂量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地引起ERK磷酸化。MEK化学小分子抑制剂U0126可完全抑制DPA引起的ERK磷酸化和CD11b表达;PKC非选择性抑制剂GFX可完全抑制DPA引起的ERK磷酸化和CD11b表达。结论 DPA其通过激活PKC/ERK通路能够明显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纽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1次顿服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结果治疗组用药1年和2年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Child—Pugh评分分别与对照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s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LT复常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单用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特定丙肝人群应用Peg-IFNα-2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特定丙肝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组,A组患者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应答、治疗后应答、持续应答概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48周后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丙肝人群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确切,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采用拉米夫定 (3 TC)、卡提素和小柴胡颗粒联合治疗 ;B组单用 (3 TC) ,疗程均为 6个月。观察两组CHB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 180d后 ,A组血清HBsAg ,转阴率 6 8.0 % (17/ 2 5 ) ,明显高于B组 16 .0 % (4/ 2 5 ) (P<0 .0 1)。两组HBeAg血清转、HBVDNA转阴例数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ALT的复常率分别为 88.0 % (2 1/ 2 5 ) ,6 4 % (16 / 2 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 3 TC和卡提素 ,小柴胡颗粒联合治疗CHB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 3 TC组 ,并且副作用小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CHB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