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芬太尼与长托宁合用于无痛人流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平素体健的18~40岁女性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静注芬太尼+依托咪酯。B组先静推长托宁,20 min后再静推芬太尼+依托咪酯。术中分别观察记录2组呼吸抑制程度、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肌阵挛发生率,唾液分泌量、宫颈松驰程度和清醒时间。结果与A组比较,B组用药后肌阵挛明显减少,口腔分泌量少,宫颈较松驰,手术时间短,清醒时间快。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与依托咪酯、芬太尼合用于无痛人流,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并归纳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GA)组31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31例及阻滞组44例,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患者疼痛状况以及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阻滞组在麻醉操作时以及术中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各项指标均优于GA组和CS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HR、MAP及VAS评分与CSE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液体入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方面优于CS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中,对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三合一阻滞,具有较好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阻滞和传统的气管插管全麻,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状况,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D组,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B、C、D三组患者分别注入0.05 mg/kg、0.1 mg/kg、0.15 mg/kg的地佐辛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注药后观察四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镇静程度、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四组麻醉起效与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同时B组长于A组(P〈0.05);D组地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P〈0.05)。结论 0.1 mg/kg地佐辛复合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延长镇痛持续时间,改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多点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患者70例,年龄65~89岁,ASAⅡ~Ⅲ级,根据已接受的麻醉分为S组(髂筋膜间隙阻滞组)与Y组(腰硬联合阻滞组),每组各35例。记录各组患者在麻醉前、髂筋膜/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注药后10 min、20 min及置入喉罩时血压、心率,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中液体入量,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在髂筋膜穿刺操作时血压、心率明显低于腰硬联合操作时(P<0.05)|注药后10 min、20 min及喉罩置入后血压S组高于Y组,心率低于Y组(P<0.05),S组术中液体入量少于Y组(P<0.05)|Y组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高于S组(P<0.05),Y组不良反应发生高于S组(P<0.05)|术后48小时镇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多点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手术麻醉中效果确切,患者生命征更平稳,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种光纤硬膜外导管,改盲探下置管为明视下置管。方法应用现代科技,在原硬膜外导管中置入光导纤维,在导管末端连接管处加一光源和摄像头,通过光导纤维将光传至导管尖端开口处的物镜,使导管所到之处的周围组织存在于可视之中,由摄像头拍下传至成像设备,显示在显示屏上,从而使麻醉医师在明视下将导管放置于麻醉要求的部位。结果改善了盲探置管的缺点和并发症。提高了麻醉成功率和麻醉效果,减少了损伤。结论使麻醉医生从盲目置管改为明视置管,有效防止了麻醉并发症,且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