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单核细胞组织因子 (TF)表达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 ;观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核细胞TF表达的影响。方法 :测定了 2 2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 ,1 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用尿激酶溶栓前及溶栓后 ,1 8例健康人外周循环单核细胞组织因子阳性率。单核细胞组织因子阳性率测定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 :SAP组 ,UAP组和AMI组单核细胞TF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UAP组和AMI组单核细胞TF阳性率高于SAP组 ,单核细胞TF阳性率与冠心病病情显著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 2h单核细胞TF阳性率升高。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TF的表达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单核细胞TF的表达进一步增强 ,这可能是溶栓后凝血酶活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南黎汉族冠心病(CH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海南黎族CHD患者150例及正常对照组150例以及汉族CHD患者150例及汉族正常对照组150例的ACE基因D/I多态性.观察DD、DI、Ⅱ基因型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结果海南黎族冠心病组DD、DI、Ⅱ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4.7%、32.7%、42.6%,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0%、59.0%。黎族正常对照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0O%、44.0%、42.0%,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0%、64.0%,两组之间的DD、DI、Ⅱ基因频率及D、Ⅰ等住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南汉族冠心病组DD、DI、Ⅱ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3.3%、45.4%、31.3%;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0%、54.0%。正常对照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3%、42.0%、44.7%;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3%、65.7%,两组之间的DD、DI、Ⅱ基因频率及D、Ⅰ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海南黎汉族冠心病TG水平升高,HDL—C降低。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多态性与黎汉族冠心病有显著关联,是海南黎汉族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基因,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是海南黎汉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缺氧(缺血)和缺氧-复氧(再灌注)状态下心肌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常规方式培养SD大鼠心肌细胞。给予模拟缺血(缺氧)溶液、模拟复氧(再灌注)液以及终浓度为200U/mL的超氧化无歧化酶(SOD)干预处理,制备缺氧-复氧损伤组(H/R组)、SOD+缺氧-复氧损伤组(SOD+H/R组)和缺氧预处理组(HP组)模型,未经处理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结果:屹H/R组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H/R+SOD组和HP组的细胞存活率虽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比H/R组为高(P<0.05);亿H/R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心肌酶活性显著高于HP组和H/R+SOD组(P<0.01)。役H/R组心肌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也明显增高,与HP组和H/R+SOD组的心肌细胞内MDA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P组、H/R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均提示了缺氧-复氧过程中心肌细胞损伤严重,也说明了缺氧(血)预处理或SOD均有细胞保护作用。臆H/R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含量增加,显著高于HP组和H/R+SOD组(P<0.01);逸流式细胞仪测定出H/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高于HP组和H/R+SOD组(P<0.01)。心肌细胞凋亡的数量与细胞内钙的增加呈正相关(P<0.01)。肄电镜下所见H/R组的许多细胞表现为胞浆减少,核深染、固缩状态,异染色质不均匀,部分线粒体呈空泡变性,或是肌浆网囊泡变等凋亡期或凋亡前期样改变,少数呈凋亡向坏死方面改变;而其他组则少见此些变化。结论: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在缺氧-复氧情况下同样可加重心肌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高胆同醇血症患者,经4周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43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mg治疗,B组43例患者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10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2周后对3组患者血脂指标进行观察,同时记录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对照组治疗12周后LDL—C分别较治疗前降低2.2、2.3、1.8mmol/L;TC分别较治疗前降低2.2、2.3、1.8mmol/L;A组与B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为AST、ALT水平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C、TC,具有显著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在海南汉、黎族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海南汉族150例冠心病人及150例汉族正常人、150例黎族冠心病人及150例黎族正常人的ACE基因D/I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同时检测其血脂、裁脂蛋白、血压、血糖等,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解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汉、黎族冠心病组的DD基因型频率较各自对照组高(P〈0.05),而汉、黎族冠心病组间的比较DD、DI、II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汉、黎族冠心病组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增高,HDL-C降低,汉族冠心病组TG水平升高。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增高与冠心病有关,海南汉、黎族冠心病ACE基因多态性的易感性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海南汉族冠心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海南汉族150例冠心病患者和150例汉族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结果冠心痛DD,DI,II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3.3%,45.4%,31.3%;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0%,54.0%。正常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3%,42.0%,44.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3%,65.7%;两组之间的DD、DI、II基因频率及D、I等住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年龄、血压、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CHD组性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CHD组、甘油三酯(TG)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汉族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与汉族冠心痛有显著关联,是汉族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基因,ACE缺失多态性是汉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在海南汉族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对ACE基因D/I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D、I基因频率,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等指标,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高血压、ApoA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氟伐他汀对临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UAP病人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氟伐他汀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UAP的常规治疗药物治疗2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每晚睡前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水平。[结果]①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hs-CRP和IL-18水平却有所下降(P﹤0.05)。②治疗2周后,氟伐他汀组患者的TG无明显变化,但是TC、LDL-C、hs-CRP和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hs-CRP和IL-18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在改善UAP患者血脂浓度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hs-CRP和IL-18浓度,减轻UAP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自身对照、单盲方法观察丹参粉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利用比浊法、RIA法检测正常健康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的PAGT、β-TG、TXB2、PGF1α、PF4水平,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PAGT、β-TG、PF4、TXB2/PGF1α显著高于正常人组,丹参粉针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PAGT、β-TG、TXB2及PGF1α显著下降,β-TG/PF4、TXB2/PGF1α无明显变化,临床观察心绞痛的有效率达60.5%,心电图改善率达31.2%.结论冠心病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增高,丹参粉针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释放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维护和调节血管内血流,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汉族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以来101例汉族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及体检科105例汉族健康体检者血液DNA,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ACE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记录基因分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E三种基因型II、ID、DD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48%、32%,在汉族正常对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50%、21%。等位基因I与D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44.5%、55.5%,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3.8%、46.2%。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汉族人群中ACE基因多态性与汉族扩张型心肌病具有显著关联性,等位基因D可能是扩张型心肌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