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郑氏消肿止痛汤对软组织损伤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与β-内啡肽及IL-6含量影响。方法:选取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组,正常组、观察组、模型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进行局部打击法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组灌胃郑氏消肿止痛汤,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软组织损伤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与β-内啡肽及IL-6含量情况。结果:和正常组相比,受损3、7、15、21天观察组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受到抑制,大鼠β-内啡肽含量上升,大鼠IL-6含量减少;和模型组相比,受损3、7、15、21天模型组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受到抑制,大鼠β-内啡肽含量增多,大鼠IL-6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氏消肿止痛汤可抑制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大鼠β-内啡肽含量,降低大鼠IL-6含量,从而改善大鼠软组织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环状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为环形非编码RNA分子之一,是PV T1基因座内的长链非编码RNA区浆细胞瘤变体易位转录物,长约410 nt,其表达降低会促进细胞衰老。 let-7:属于miRNA分子,与细胞的发育、分化密切有关,在传递细胞生长分化信号中发挥重要作用,let-7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会影响靶基因HMGA2、RAS、pha-4等的表达,导致细胞分化异常、肿瘤发生、细胞衰老。 背景:研究发现环状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cyclic RNA 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circPVT1)与成纤维细胞的衰老有关,但circPVT1与髓核细胞衰老的关系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circPVT1在衰老髓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电离辐射(5 Gy,6 d)诱导髓核细胞衰老,qRT-PCR检测细胞circPVT1、let-7 mRNA表达;circPVT1 siRNA、anti-let-7共转染至正常髓核细胞,分为空白组、si-NC+anti-NC组、si-circPVT1+anti-NC组、si-NC+anti-let-7组、si-circPVT1+anti-let-7组,qRT-PCR检测细胞circPVT1、let-7 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数量,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21、p27以及let-7靶标HMGA2、KRAS表达,双荧光酶素活性实验验证let-7对HMGA2、KRAS靶向调控关系。 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髓核细胞相比,辐射组细胞中circPVT1 mRNA表达降低,let-7 mRNA表达升高,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P < 0.05);②与空白组、si-NC+anti-NC组相比,si-circPVT1+anti-NC组circPVT1 mRNA表达降低,let-7 mRNA表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克隆形成数量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p21、p27蛋白表达升高,HMGA2、KRAS蛋白表达降低(P < 0.05);而si-NC+anti-let-7组正好相反(P < 0.05);③si-circPVT1+anti-let-7组circPVT1 mRNA表达、克隆形成数量、HMGA2、KRAS蛋白表达高于si-circPVT1+anti-NC组,低于si-NC+anti-let-7组;let-7 mRNA表达、细胞增殖抑制率、SA-β-gal染色阳性率、p21、p27蛋白低于si-circPVT1+anti-NC组,高于si-NC+anti-let-7组(P < 0.05);④双荧光酶素活性实验显示HMGA2、KRAS是let-7的靶标;⑤结果表明,抑制circPVT1表达后加速髓核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let-7进而抑制靶向HMGA2、KRAS蛋白实现的。 ORCID: 0000-0003-0128-9494(谢明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就椎间孔镜技术与骨科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科在2017年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实验组(n=46)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对参照组(n=46)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较比二组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的VAS评分的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