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2013年8月山东省某县兵检站征兵体检资料,参加应征人伍体检男青年共711人,年龄17~ 24岁,平均年龄18.3岁,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231例,患病率32.49%(231/711),其中Ⅰ度5例(2.2%),Ⅱ度165例(71.4%),Ⅲ度54例(23.4%),查体前已手术治疗7例(3.0%).以上患病率明显高于文献资料记载,值得思考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研究原花青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应用热板法观察原花青素对正常小鼠基础痛阈的影响。应用Hargreaves法观察不同剂量原花青素腹腔注射对CCI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对正常小鼠基础痛阈无显著性影响(P〉0.05);原花青素腹腔注射可显著抑制CCI导致的大鼠热痛觉过敏(P〈0.05)。结论原花青素显著抑制CCI所导致的热痛觉过敏,且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吗啡。  相似文献   
3.
共享气道类手术需要外科医师与麻醉科医师在同一气道解剖空间内实施操作及气道管理,围术期需要麻醉、外科和护理团队间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患儿上气道尤其狭窄,因病变种类多、对正常通气换气功能影响大,其共享气道手术的麻醉管理实施难度更大、风险更高,是临床麻醉的难点问题。在保障氧合与通气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外科提供更好的视野暴露是共享气道工具开发及通气策略优化的目标。本文归纳总结了儿科共享气道类手术的种类与特点,重点分析非插管气道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以期为安全个性化地实施患儿共享气道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角膜是人体神经末梢分布最密集的组织,组织极度敏感。角膜痛发病率很高,但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不一致,疼痛机制复杂。本文旨在总结角膜痛相关的解剖基础、信号转导、外周和中枢敏化机制以及现有的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麻醉深度把握不当不仅不利于麻醉的快速平稳复苏,也可影响患者术后转归。因此,精准把控麻醉深度是麻醉学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和科学问题。目前临床主要基于脑电图(EEG)信号监测衍生出的不同算法模型进行麻醉深度的监测,然而并不能满足麻醉医生对于麻醉深度精准把握的要求。近年来,有关麻醉相关神经网络机制及其调制的研究提示,其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具有潜在价值。麻醉相关神经网络主要包括睡眠觉醒环路、丘脑-皮质环路及皮质-皮质网络。深入理解参与麻醉引起意识消失的神经网络,将更为精准地指导麻醉深度监测,为提高临床麻醉复苏质量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某三级儿童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陪客管理策略,医院在控制住院患儿陪护人员数量同时结合儿科特点不断调整和改进各项防控措施和服务流程,实施以患儿为中心的住院患儿陪客管理策略,通过弹性控制陪客数量、优化流程助力医疗安全、志愿服务践行就医助手、提效增速保障患儿安全多举措并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并提高患儿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吗啡联用芍药苷对于中晚期癌痛患者中吗啡消耗量及阿片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影响。方法:筛选徐医附院肿瘤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期间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4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吗啡控释片缓解疼痛,观察组在给予吗啡控释片同时加服白芍总苷胶囊(0.3 g胶囊含芍药苷104 mg)0.6 g tid。观察7 d内两组患者吗啡控释片的消耗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痛觉评估评分,以及便秘、瘙痒、尿潴留、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吗啡7 d内消耗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的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的镇痛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芍药苷可显著减轻癌痛患者吗啡消耗量,减少了吗啡的相关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 据说常吹风扇易患"风扇病",支持此说者指出主要致病机理为:人们在吹风扇时常常保持姿势不变,风力所及范围的皮肤温度会降得较低,而"背风处"的皮肤仍持续高温,全身冷热不均,于是易出现症状为打喷嚏、流眼泪或头痛脑热等的"风扇病"。真有"风扇病"吗?人们在不舒服的时候,经常怀疑是做错某件事或吃错某样东西,其实往往是想当然,"风扇病"恐怕亦是如此。已有试验证明,在摄氏18度以上时,皮肤温度很少受环境影响以致不同部位出现显著差异。若说风扇真与病有关,绝不是因为风的流动会造成人体体表降温不均,而应该是乘风袭向人体的尘埃、花粉或病毒等,如果人体对尘埃或花粉敏感,打喷嚏、流眼泪自会随之发生,若人体因感染病毒而伤风感冒,头痛脑热当然是在所难免。至于说老人吹风扇会引起中风亦是无稽之谈。风扇往往只在大热天时才吹,而大热天里中风的机会本来就高,常吹风扇易中风的说法更是让风扇"蒙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