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下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左下肢缺血模型,术后随机分为rhG-CSF治疗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动脉造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比较两组外周血CD34 细胞的含量、缺血下肢侧枝血管计数及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治疗后3 d实验组CD34 含量(%)为(0.7150±0.0873)明显高于对照组(0.3983±0.0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第15、30天时侧枝血管计数(6.33±0.82、9.17±0.75)均高于对照组(3.33±0.52、4.17±0.75)(P<0.01);第40天实验组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8.5/HP,明显高于对照组4.2/HP(P<0.01)。结论rhG-CSF可以增加兔缺血下肢的毛细血管数量,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治疗肢体缺血或心肌缺血中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其使用后可快速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会产生类白血病样反应等相关不良反应[1],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旨在观察低剂量G.CSF局部应用对缺血肢体产生新生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6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5年7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人的病例资料,26例均急诊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并配合药物治疗。结果无死亡病例,26条肢体均获保存,术后肢体变暖,24例病人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恢复。2例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未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是保存缺血肢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男,18岁,于1991年6月收割小麦时,出现双鼻孔流血,血尿,大使黑紫色,右大腿前外侧麻木,右髋不能伸,呈屈曲状态。急送当地县医院,双鼻孔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给予输液;止血敏500mg,每日4次,观察2d,症状无好转,右大腿出现剧痛,不能入睡,遂于第三天送本院。入院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双鼻孔流血,左前臂故在紫盛,其它部位未发现。右下腹有20cm×15cm包块,边界不清,略有压痛,有脱屈曲90°,股四头肌骨力0级,其它肌力正常,右大腿前外方痛觉消失。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12×109/L,血小板140×109/…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4岁。于1987年9月18日在公路骑自行车不慎被公共汽车撞伤2h入院。查体:体温39.5℃,脉搏150~180,呼吸40~60,血压0。神志清楚,精神极度紧张,口唇、面色苍白,四肢发凉,颤抖。呼吸急促,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胸部挤压试验(+)、两肺呼吸音弱而快。心率160~180,律齐,心脏各瓣筷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有压痛无反跳痛,轻度肌紧张。会阴部撕裂伤15×5cm。胸背部左侧第  相似文献   
6.
经皮肺活检诊断肺周边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良  王林  白黎智 《现代医学》2002,30(2):122-123
目的 评价经皮肺活检诊断肺周边性占位性病变的意义。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对216例肺周边病变患者实施286次活检的结果,全部活检过程均在X线电视诱视下进行。结果 23例2次活检、8例经3次活检而确定诊断。经皮肺活检的诊断符合率达92%以上,结论 此方法定位准确,经济便捷,容易掌握,并发症少,在诊断肺周边性占位性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手术时机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4—2006年实施的4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病人无1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一般选择直型胶管,而对蕈状管应用尚无报道。本文将讨论蕈状管替代直型胶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我院1995年4月至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胸或血气胸(尤以气胸为主)病人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2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食管胃垂瓣吻合术式在贲门癌术后抗反流的作用。方法将4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手术对照组,每组20例,吻合方式分别采用食管胃垂瓣吻合术和传统食管胃吻合方式。在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24 h pH监测及胃镜检查,观察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另选10例健康人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术后近期研究组及手术对照组pH各项监测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及组织学食管黏膜炎症程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手术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食管胃垂瓣吻合术后也有一定的反流现象,但和传统手术相比,食管胃垂瓣吻合术具有明显抗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食管癌手术行"隧道式"式和器械式两种经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方式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状况。方法对两组患者,"隧道式"吻合术组21例,器械吻合方式组35例,术后3个月行24 h食管pH监测;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并进行分级和评分。结果24小时pH监测显示,两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但隧道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器械式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Meester评分和超过5 min的反流次数、pH低于4的总时间、以及pH<4的时间百分数(P<0.01)、24 h反流的次数和最长的反流时间(P<0.05);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器械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65.7%(23/35),明显高于隧道组为38.1%(8/21),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及反流性食管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械组高于隧道组。结论两种吻合方式术后均有胃食管反流,弓上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反流程度均小于器械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