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比较顺铂或多西紫杉醇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方法:38例IIb到IVa期患者随机分为每周顺铂同期放化疗组(22例)或多西紫杉醇同期放化疗组(16例)。顺铂30mg/m2或多西紫杉醇25mg/m2抗过敏预处理,每周放疗的第一天同步静脉滴注,连续6周;放疗方法:两组患者外照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大野DT 30Gy后中央挡铅改为盆腔四野加量照射至DT 50Gy,常规分割,180-200cGy/F,盆腔四野照射期间每周局部后装铱192照射一次,每次剂量6Gy,共6次,A点剂量达3600cGy。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82%vs 87%,临床获益率91%vs 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比较77%vs 81%,总生存率(OS)95%vs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西紫杉醇同期放化组较顺铂同期放化组治疗无论在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和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方面都明显降低,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同期放化疗可取得不亚于顺铂同期放化治疗的疗效,且多西紫杉醇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于妊娠前不同时间滴鼻免疫小鼠对弓形虫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BALB/c雌鼠130只随机分为STAg和PBS组,分别用sTAg(20 μg/只)和PBS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末次滴鼻后雌雄鼠以2:1分批交配,各组获得孕鼠30只,各组按末次免疫时间的不同(妊娠前3 d,9 d,15 d)分为3小组,分别为PBS3、PBS9、PBS15组和STAg3、STAg9、STAg15组.全部孕鼠于妊娠第8天用8 000个/只速殖子灌胃攻击.妊娠第18天颈椎脱臼处死,记录孕鼠感染率、活胎率,检测孕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测定孕鼠肝、胎盘和胚胎脑组织弓形虫抗原.结果 随着免疫时间推迟,STAg组感染率降低,STAg15组感染率最低,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TAg各组孕鼠感染率均低于相应PBS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g组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逐渐升高,STAg15组高于STAg3组(P<0.05)和STAg9组(P>0.05),STAg15组明显高于PBS各组(P<0.05).随着免疫时间推迟STAg组活胎率增加,STAg15组活胎率高于STAg3组和STAg9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g15组活胎率显著高于PBS15组(P<0.05).STAg组胎盘感染率和胚胎感染率均呈减少趋势(P>0.05),STAg组胎盘和胚胎感染率均低于PBS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胎盘感染率高于胚胎感染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前15 d STAg末次滴鼻免疫小鼠,可有效诱导孕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提高孕鼠抗弓形虫感染作用,降低胎盘、胚胎感染率,减少垂直传播的发生,部分阻断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C-399T和T-287C多态性,探讨TFPI基因多态性与VTE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VTE组110例(其中深静脉血栓患者75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116例正常人对照组的C-399T和T-287C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VTE组和对照组C-399T和T-287C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VTE组患者C-399T具有纯合突变型(TT)个体的频数(23.6%)高于正常对照组(12.1%,P<0.05);杂合突变型(CT)和野生型(CC)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TE组患者TFPI T-287C具有纯合突变型(CC)及杂合突变型(TC),个体的频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FPI基因C-399T多态性与我国人群VTE易感性有关,纯合突变基因型可能是VTE的重要危险因素.而TFPI基因T-287C多态性与我国人群VTE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胃肠道副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磷酸铝凝胶(aluminum phosphate)和蒙脱石散剂(dioctahedral smectite)对小儿阿奇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31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硫酸铝凝胶组、蒙脱石散剂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三组在阿奇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硫酸铝凝胶组和蒙脱石散剂组阿奇霉素静滴后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硫酸铝凝胶组的发生率较蒙脱石散剂组更低(P<0.05).三组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硫酸铝凝胶、蒙脱石散剂可明显减少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副反应,尤以硫酸铝凝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剂量强度、剂量密度与生存密切相关。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化疗后常见并发症,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或延迟化疗,严重者还需输注血小板以避免出血。迄今为止,已研制出多种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应用于CIT的治疗。CIT诊疗专家共识提出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为防止下一个化疗周期再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可预防性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以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减少血管通透性和血脑屏障破坏,能有效减轻恶性脑水肿,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治疗恶性脑水肿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疗效,因此被认为是较糖皮质激素治疗恶性脑水肿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神经激肽-1受体抑制剂阿瑞匹坦三联方案与传统两联方案预防中高度催吐化疗方案分次给药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2例化疗患者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数据进行中期分析,其中49例患者接受5-羟色胺-3受体抑制剂联合和托烷司琼两联止吐方案,53例患者接受神经激肽-1受体抑制剂阿瑞匹坦联合5-羟色胺-3受体抑制剂和托烷司琼的三联止吐方案;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第一次呕吐发生时间,FLIE量表评价恶心呕吐生活质量;评价阿瑞匹坦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主要终点指标三联方案CR率优于两联方案(P<0.05)。次要指标AP和DP的CR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三联方案较两联方案的第一次呕吐发生时间晚(P<0.05);每例FLIE量表大于108分表示对生活质量无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阿瑞匹坦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上腹胀痛或便秘。结论三联止吐方案在中高度催吐性化疗方案分次用药所致恶心呕吐防治中疗效较好,安全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和正常生育妇女(FC)“种植窗”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E2/P水平和子宫内膜组织学时相、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蛋白质的表达及其变化差异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募集34名女性自愿者(反复种植失败患者15例,生育对照组19名)。在黄体生成激素(LH)+6~LH+9 d检测血清E2、P水平,微创法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Western blot进行TRAF3的蛋白质水平半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ER、PR和TRAF3定位表达与图象半定量分析。结果 “种植窗”期血清E2、P水平,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ER、PR,基质细胞ER、P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IF患者血清E2/P显著高于对照组([WTBX]P[WTBZ]=0.026)。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TRAF3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表达很弱;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分析和Western blot半定量结果均显示不明原因RIF组TRAF3表达显著降低([WTBX]P[WTBZ]=0.02)。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存在TRAF3的定位与半定量表达;E2/P升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组织局部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 例海绵状肝血管瘤患 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各 32 例,各自应用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治疗,观察 2 组临床治疗效果,统 计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聚桂醇组共穿刺 48 次, 28 例治愈, 4 例有效,治愈率 87.5% ,有效率 100.0% 。无水 乙醇组共穿刺 44 次, 26 例治愈, 6 例有效,治愈率 81.3% ,有效率 100.0% 。 2 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0.474 , P >0.05 )。聚桂醇组发热、面部潮红和头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无水乙醇组( P <0.05 )。随访显示无水乙醇 组复发 5 例,聚桂醇组无复发, 2 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 乙醇硬化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少,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但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 管瘤不良反应及术后发热发生率低,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