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中喝”,即伤暑,属夏令暑气外感所致之病,故属时病。  相似文献   
2.
寫在内經知要色診脈診的前面一、色脉是利用感官直覚的診断方法在自然科学尚未昌明,理化檢驗尚未發展的情况下,医师臨床,只有根据“有諸內者形諸外”的原理,完全依靠感官直覚观察病人一切表达出來的象征,然后綜合分析,作出診断。直覚观察所能利用的感官,眼、耳、鼻、舌以及手指触覚可以探索他覚征候,口之發問可以探索自覚征候,不过利用鼻舌嗅气辨味因有病从口鼻入之認識,触覚中之腹診,因限于封建礼敎,没有得到很好的倡導發展以外,其余就形成了望、聞、問、切的四診方法,問診包括各种有关病史的答問內容过多,势必  相似文献   
3.
近代皮纹学研究是从17世纪Bidloo,Malpiphi等研究皮肤脊线开始。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Pukinji Galton,Wilder夫妇等先后对皮纹的许多方面进行过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皮纹学奠定了科学基础。40年代Cummins的名著《指纹、掌纹和蹠纹》出版。它是过去皮纹学研究的总结,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使皮纹学成为现代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4.
(一) 价值 開於傷寒論的價值問題,说法很不一致,我覺得最好是從張仲景的自序和伤寒論的內容去作探討,或許可以得出比较正確的答案,我個人的認識有下面三點:(1)總結了後汉以前的醫學積累,發揮了理論指導實践與实践提高理論的作用。(2)對疾病(以外感邪实為主)提供了病原特性與生理機能相互影響因而產生的一般性的现证規律,作出了針對原因调整机能的治療大法;而且辨证明確,用法嚴謹,善於掌握運用,確能產生  相似文献   
5.
<正>本证系医生强用冷水喷淋患者身体,以致变成邪水郁热于肤表的证侯,故将其列入太阳变证表证。【相关原文】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  相似文献   
6.
太阳经为寒水之经,寒为水之气,故寒邪很容易引动体内水饮形成,导致表有寒邪,里有水饮的表里相兼证。  相似文献   
7.
素体阴虚 风寒郁热 在世界各种医学之中,中医对人类体质的研究是颇具特色的。在这方面,中医研究不但更为全面,而且理论研究渊远丰富,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中医体质学说一直贯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风温犯表《伤寒论》虽然是讨论外感风寒所致伤寒病的专书,但其不可避免地须在书中谈到其他疾病,谈到伤寒病与温病等其他疾病的鉴别。《伤寒论》第6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江西泰斗姚荷生寒温汇通思想,从寒温内外皆有厥阴病变的立场出发,在上篇对以乌梅丸为代表的厥阴阴阳错杂方证从生理病理到辨证用方进行了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列举了运用此观点灵活选用、化裁乌梅类方辨治消渴、心悸、脘痛、嘈杂、厥热、呕吐、久利、痉厥、痛经、崩漏、咳嗽等不同病种的多种验案,以具体印证乌梅系列类方之间的证治同异及衍变关系,也彰显了姚氏医学入伤寒、出温病,寒温内外融汇贯通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风湿(湿痹之一)本证所讨论的是风湿犯太阳的病变,非太阳伤寒,故属太阳病的变证。若属风湿犯太阴的病证,则又当别论,因为"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