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医院感染病原菌中最常见菌种之一,对包括广谱β内酰胺类、氮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在内的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临床分离株[1-2],导致抗菌感染治疗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yrA、parC和mdfA基因测序鉴定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gyrA、parC和mdfA基因测序方法对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20 E系统(API LAB plus)和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为克雷伯菌属或产气肠杆菌的19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19株菌gyrA、parC、mdfA基因PCR扩增均阳性,基因序列经GenBank中的BLASTn程序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与2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NTUH-K2044(Accession:AP006725.1)和MGH 78578(Accession:CP000647.1)最为接近,均为99.0%同源,证实19株均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采用gyrA、parC和mdfA基因测序鉴定肺炎克雷伯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HZB9055号阴沟肠杆菌中常见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于2004年5月从住院患者分离到HZB9055号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41种(群)耐药基因.结果 HZB9055号菌株共计检出3种基因,分别为blaLAP、blaMIP、qnrS,其余38种基因均阴性;blaLAP基因扩增序列全长含858个核苷酸,与窄谱β-内酰胺酶LAP-1(GenBank注册号:EF026092)相比,第193位氨基酸有不同,被命名为LAP-2(GenBank注册号;EU159120).结论 HZB9055号阴沟肠杆菌中至少存在3种耐药基因,其中blaLAP-2基因为一种新发现的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Is)及β-内酰胺酶(BLA)基因型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5年9月-2006年4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25株KPN,采用美国CLSI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群、簇)BLA基因bla_(TEM)、bla_(SHV)、bla_(LEN)、bla_(OKP)、bla_(CTX-M-1)群、bla_(CTX-M-2)群、bla(CTX_M_9)群、bla_(OXA-1)群、bla_(OXA-2)群、bla_(CARB)、bla_(PER)、bla_(VEB)、bla_(GES)、bla_(LAP)、bla_(DHA)、bla_(ACT/MIR)、bla_(CMY/MOX)、bla_(FOX)、bla_(CMY/LAT)、bla_(ACC).结果 25株KPN中,ESBLs阳性14株(56.0%)、阴性5株(20.0%)、"不确定"6株(24.0%);bla_(TEM)、bla_(SHV)、bla_(CTX-M-1)群、bla_(OXA-10)群、bla_(LAP)和bla_(DHA)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80.0%)、1株(4.0%)、1株(4.0%)、20株(80.0%)、1株(4.0%)、8株(32.0%),而其余15种(群、簇)基因均阴性;21种(群、簇)BLA基因总阳性率为92.0%;其中HZ12593号菌株bla_(LAP-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EU529981.结论 临床分离的KPN产ESBIs比例较高,至少存在6种BLA基因,BLA基因型以bla_(TEM)和bla_(OXA-10)群为主,KPN携带bla_(DHA)基因可以影响ESBLs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出现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及其遗传学背景.方法 在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间从住院患者中分离2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6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3类整合子(Ⅰ、Ⅱ、Ⅲ类)遗传标记整合酶基因(intI1、intI2、intI3)、汞离子还原酶基因merA(为转座子Tn21和Tn501共同的遗传标记)、tnpA基凶(为转座子Tn1、Tn2、Tn3和Tn1000共同的遗传标记).结果 25株中,有5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ant(3")-Ⅰ、intI1阳性,阳性株数(%)分别为15株(60.0%)、1株(4.0%)、12株(48.0%)、15株(60.0%)、24株(96.0%),其余12种基因均阴性;6种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4.0%(21/25).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rmtB基因和AMEs基因阳性率均较高,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rmtB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创伤患者医院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毒力基因分布状况。方法 在2004年3月~2005年6月间从住院的创伤患者中分离48株MRSA,采用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看家基因spa进行菌株分子鉴定、检测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基因mecA确认为MRSA、检测SCCmec(Ⅰ、Ⅱ、Ⅲ、Ⅳa、Ⅳb、Ⅳc、Ⅳd、Ⅴ)进行菌株基因分型均为Ⅲ型。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7类共43种毒力基因即1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编码基因(spa)、2种荚膜抗原(血清型)编码基因(cap5、cap8)、4种调节基因(agr1、agr2、agr3、agr4)、16种黏附毒素编码基因(sasX、fnbA、clfA、clfB、icaA、cna、bbp、ebpS、sdrC、sdrD、sdrE、map、efb/fib、isdA、isdB、isdC)、10种细胞毒素编码基因(pvl、lukE、lukM、psm-mec、psm-α、hla、hlb、hld、hlg、hlg-2)、9种胞外酶编码基因(ssp、splB、edinA、edinB、edinC、sak、nuc、hysA、lip)和1种中毒性休克毒素编码基因(tst)。结果 在48株中,除了tst基因未检出外,其他6类基因均有检出,阳性率在75.0%~100.0%。共有28种毒力基因呈阳性,其中24种基因spa、cap8、agr1、fnbA、clfA、clfB、icaA、can、sdrC、sdrD、sdrE、efb/fib、isdA、isdB、isdC、lukE、hld、hlg-2、ssp、splB、sak、nuc、hysA和lip阳性率均为100%,4种基因sasX、pvl、psm-mec和hla阳性株数(阳性率)分别为47株(97.92%)、36株(75.00%)、46株(95.83%)、46株(95.83%);其余15种基因均阴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可分为5种阳性模式。结论 对创伤患者医院内感染MRSA同时检测43种毒力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毒力基因在本组菌株中广泛存在,并且是产生致病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季铵盐消毒剂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在2005年9月~2006年4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出2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基因qacE△1-sul1、dfrA1、dfrA5、dfrA12和dfrA17。结果2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qacE△1-sul1、dfrA1、dfrA5、dfrA12和dfrA17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21(84.0%)、0、6(24.0%)、6(24.0%)和0;qacE△1-sul1阳性基因测序比对与已在美国核苷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中登录的qacE△1-sul1基因序列完全同源。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qacE△1-sul1基因阳性率很高,对复方新诺明耐药与菌株携带dfrA5、dfrA12和qacE△1-sul1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08年11月-2009年7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19株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种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gyrA、parC)和5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19株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gyrA和parC基因PCR扩增均阳性,1株(5.3%)aac(6′)-Ⅰb-cr基因阳性,qnrA、qnrB、qnrS和qepA基因均阴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9株gyrA和parC基因均发生突变,分别导致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出现两个位点错义突变,导致第83位丝氨酸(Ser)被异亮氨酸(Ile)取代、第87位天冬氨酸(Asp)被甘氨酸(Gly)取代,parC基因QRDR出现1个位点错义突变,导致第80位丝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结论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机制仍是临床分离的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分析烧伤科与骨科住院患者创面感染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烧伤科与骨科患者创面分泌物送检,采用MicroScan WalkAway-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共测定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WHONET 5.6和SPSS 19.0软件统计分离出的非重复性感染细菌种类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5年间烧伤科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20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110株(54.4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78株(38.61%),骨科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725株,其中SA 310株(42.76%)、CNS 357株(49.24%).烧伤科SA检出率明显高于骨科(P<0.005),而骨科CNS检出率高于烧伤科(P<0.05).烧伤科检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5株,占SA的77.27%(85/110),骨科检出MRSA 99株,占SA的31.94%(99/310),二者有显著差别(P<0.001).烧伤科检出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74株,占C NS的94.87%(74/78),骨科检出MRCNS 266株,占CNS的74.50%(266/357),二者有显著差别(P< 0.001).烧伤科和骨科SA分别有10种和2种耐药率>50.0%、CNS分别有9种和4种耐药率>50.0%.烧伤科SA有10种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骨科(P<0.05),但有1种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明显低于骨科(P<0.05).烧伤科CNS有7种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骨科(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结论 烧伤科与骨科住院患者创面感染葡萄球菌构成比及耐药性有较大差异,多重耐药普遍,烧伤科葡萄球菌耐药性比骨科强、MRSA也更为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万古霉素仍是治疗多重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的分布。方法 在2008年11月~2009年7月从笔者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19株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和14种AMEs基因[ant(3″)-Ⅰ、ant(2″)-Ⅰ、ant(4′)-Ⅰ a/b、aadA4/5、aadA6/16、aac(3)-Ⅰ、aac (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b、aac(6′)-Ⅱ、aph(3′)-Ⅰ、aph(3′)-Ⅱb和aph(3')-Ⅵa].结果 19株中,5种基因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ph(3′)-Ⅰ的阳性株数[阳性率(%)]分别为2(10.5%)、1(5.3%)、19(100.0%)、19(100.0%)和2(10.5%),其余15种基因均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100.0% (19/19).对1株(6号菌株)aac(6′)-Ⅰ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为aac(6')-Ⅰb-cr双功能酶基因.结论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和ant(3″)-Ⅰ在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