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喘息婴幼儿潮气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变化,着重探讨过敏体质在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纳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285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喘息的危险因素,喘息与潮气肺功能及FeNO的关系,并通过亚组分析探究过敏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例1 患儿男,生后24h,因“皮肤黄染6h”入院。系第2胎第2产,胎龄40周,剖宫产,出生体重3220g,羊水Ⅲ。粪染,Apger评分1、5、10分钟分别为8、10、10分。无明显面色苍白、尖叫、惊厥及意识障碍。婴儿血型为O型。母从事建材行业。孕期无疾病史。入院查体:T:36.4℃,P100次/分,R58次/分,体重3200g。足月儿貌,神清反应稍差,呼吸规则,面色红,唇周无绀,颜面、四肢有轻微浮肿,皮肤呈中度黄染,颜面、躯干及腹股沟可见散在的充血性皮疹。眼距宽,鼻梁塌,舌外伸,通贯掌。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4cm,质中,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3.
小儿胸腔积液82例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儿童医院1995-01—2006-05有明确病因的82例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胸腔积液患儿中以感染为首位原因,其中化脓性感染42例(51.2%)、结核16例(19.5%)、支原体感染9例(11.0%),并殖吸虫感染2例(2.4%);非感染性原因包括:恶性肿瘤5例(淋巴瘤2例,白血病2例,肝癌伴肺转移1例),川崎病4例,肾病综合征4例;(2)有52例行胸腔穿刺抽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渗出液改变的48例,漏出液4例。胸腔积液细胞培养阳性11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肺炎链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支原体-IgM( )4例。(3)不同年龄组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有所差异,≤3岁组以化脓性最多见,表现为白细胞明显升高,胸腔积液呈明显化脓性改变,合并肺炎为特征,与>3岁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57,P<0.01);结核性感染中,>7岁儿童多见,与≤7岁儿童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47,P<0.05);在支原体感染中,>3岁儿童较≤3岁儿童多见,差异也有显著性(χ2=3.837,P=0.05)。结论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而感染又以化脓、结核、支原体为三大主因,随年龄不同其病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度0~14岁细菌感染患儿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129所成员单位医院的儿科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0~14岁住院患儿细菌感染的临床分离菌株,依据2010年CLSI标准的常规鉴定和纸片扩散法(K-B),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软件对收集到的细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细菌25 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 910株占59.4%,革兰阳性菌10 200株占40.6%;分离细菌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5.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4.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9%、肺炎克雷伯菌占11.3%、铜绿假单胞菌占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21.9%、83.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和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中介和耐药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27.6%、肺炎克雷伯菌占36.0%、阴沟肠杆菌占33.4%;肠杆菌科均出现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25.3%。结论 4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提示了细菌耐药趋势,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哮喘患儿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LK公司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452例行皮肤点刺试验,297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率65.7%。螨(粉尘螨、屋尘螨及热带螨)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检验,P〈0.01)。随着年龄增长,哮喘童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结论过敏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螨是本地区引起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哮喘患儿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阳性。皮肤点刺试验可作为检测儿童哮喘过敏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25例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做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诊断出气管支气管软化症9例,单纯支气管内膜炎症7例,支气管异物6例,支气管狭窄2例,肺出血1例。说明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是儿童慢性咳嗽和反复喘息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反复咳喘的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277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病因分布: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42例(51.3%),感染后咳嗽(PIC)101例(36.5%),咳嗽变异性哮喘(CVA)76例(27.4%),抽动症8例(2.9%),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5例(1.8%),支气管异物2例(0.7%)。其中多病因57例(20.6%),分别为CVA+UACS 53例,抽动症+UACS 2例,CVA+抽动症1例,PBB+UACS 1例。病因分布无性别差异(P>0.05),但具有年龄、病程差异(P<0.05):PIC是婴儿组首位病因,UACS是其他各年龄组首位病因;PIC百分比随咳嗽病程降低,CVA百分比随咳嗽病程升高。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结论:成都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具有年龄差异,前3位是UACS、CVA、PIC,混合病因以CVA合并UACS多见,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于初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规范吸入ICS+ LABA治疗同时,给予一次性肌注维生素D3 (7.5 mg)干预,观察其对完全控制率及其肺通气功能,尤其是小气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随机表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肺功能.结果 2组治疗的1、2和3个月完全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87、0.77、0.004,P值均>0.05);2组治疗前后大、小气道功能指标(%预计值)的比值均有提高,观察组的FVC% pred、FEV1/FVC%、FEF75% pred、FEF25% pred、MMEF% pre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反映小气道的指标改善尤其明显;2组治疗后大小气道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比较:2组的FEW1%pred、FEV1/FVC%、FEF50% pred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EF25%pred [28 (84.8%)]、FEF50%pred [26 (78.8%)]、FEF75%pred[31 (93.9%)]和MMEF%pred[29(87.7%)]比较对照组FEF25%pred [20 (55.6%)]、FEF50%pred [20 (55.6%)]、FEF75%pred [22 (61.1%)]和MMEF%pred [23 (63.9%)]的恢复正常率都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78、4.182、10.418、5.337,P值均<0.05).结论 一次性肌注维生素D3 (7.5 mg),可以更好地改善在规范化吸入治疗的儿童哮喘患儿进入缓解期后小气道功能指标,该剂量对于儿童哮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1523例细菌病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2002~2005年儿童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细菌谱及细菌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及细菌的变化。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儿童细菌性ALRTIs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被检出的1523株细菌结果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2.5%,其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5%);革兰阴性杆菌(59.14%),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8.8%),流感嗜血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0.1%);真菌类(3.4%)。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渐升高,肺炎链球菌感染率>1岁患儿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39.80,P<0.001。大肠埃希菌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下降,大肠埃希菌感染率<1岁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0.68,P<0.005。结论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的分布及变化,耐药情况,对合理选择抗生素,减缓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发成都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丹麦AIKABELLO提供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86例成都市过敏性疾病患儿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计算各种变应原阳性率,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变应原阳性率。结果 1586例患儿SPT阳性数1100例,总阳性率为69.36%,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率为94.36%。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和户尘螨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58.39%和58.26%,其次为蟑螂(52.06%)、猫毛(34.74%)、狗毛(28.69%)。海虾最低(13.37%)。男童粉螨、户螨、蟑螂、猫毛、狗毛、艾蒿、酵母菌、蛋黄、海虾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不同发育时期,SPT存在一定差异,SPT吸入过敏原总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成都市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粉螨和户螨;粉螨、户螨、蟑螂、猫毛等变应原存在不同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