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开展患者教育活动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及行为状态评分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教育活动;观察组行常规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以及生活状态评分.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以及行为状态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患者教育活动,其抑郁、焦虑评分得以缓解,行为状态评分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58例于2015年12月11日至2017年10月13日在我院完成分娩的重症烧伤患者作为样本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有29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负性情绪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优质护理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护理优势更为显著,且统计学意义表征出现P0.05。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肩部烧伤较常见,而该部位的包扎较困难.临床上常用40 cm×20 cm的医用脱脂纱布进行包扎,但由于敷料短不易同定,患者活动或翻身时常松脱,使肩部创面外露,增加感染机会.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肩部烧伤包扎衣(以下简称包扎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丑角综合征(Harlequin syndrome,HS)是一种罕见的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HS目前在国内较少被报道,随着近年来国外报道明显增多,探究HS的发病机制对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减少医源性HS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HS的诱因与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多种基因突变积累的复杂过程,是由多个激活的原癌基因、失活的抑癌基因、变化的有关融合基因,以及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失去控制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和转移是最重要的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且血管、淋巴管形成是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基础,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肿瘤转移直接侵犯器官,副肿瘤综合征,和或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因此明确肿瘤的复发,尤其是转移机制,可以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完整的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程序。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我医院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44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a.住院时间;b.创面愈合时间;c.疼痛评分的比较中,试验组更优,具有探讨研究价值(P0.05)。结论对完整的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患者的住院时间得以减少,疼痛程度得到缓解,能够促进创面的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9.
唐秋燕  韦小凤  冯茜  杨慧中  杨旭红 《临床荟萃》2022,37(11):1037-1043
脑血管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其中以急性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其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及并发症对现代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在适用范围、治疗理念及技术层面等方面有新一步进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分别于2018年、2022年组织制定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对认识和诊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2018年指南及2022年指南内容进行对比及分析,明确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变化,以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70例晚期CRC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A199、CEA均低于治疗前,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A199、CEA较对照组低,KPS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CRC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在提升生活质量及降低CA199、CEA方面效果更为确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